搭上“耳朵經濟”快車 廈門主播玩轉“聲”意經
2025-08-12 09:21? 作者:林露虹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如何選題? 播客創作門檻雖低,但長期、穩定地生產內容并非易事。為保障內容持續輸出,阿昂日常堅持積累素材,系統性地收集、分類整理閩南話歌曲,并根據主題進行文稿創作。在她看來,做播客尤為注重差異化表達。“以音樂分享為例,不能只是做簡單推薦,還要圍繞某個具體主題,通過場景化敘事將歌曲有機串聯,喚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影響粉絲黏性的最主要因素還是播客的內容質量。”《張春酷酷酷》雖然是檔月更節目,但粉絲忠誠度高,這離不開張春對內容的堅守。她說,播客選題多源自咨詢工作中遇到的“非主流”心理困惑。 每期節目錄制前,張春會先撰寫話題概要發到社群里,邀請大家來報名,再圍繞話題設置挑選合適的發言嘉賓。“我希望通過專業視角,去探尋一些社會現象背后的心理動因,對一些被壓抑的情感、困惑進行心理干預。”張春說。 做播客一年多,趙越和搭檔已形成固定創作流程:大約每兩周進行一次“頭腦風暴”,確定選題后,通過線上協作撰寫文稿。她坦言,這個過程也倒逼著自己持續學習新知識。 一個趨勢是,AI技術正賦能播客創作,幫助創作者簡化制作流程。今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的AI助手“豆包”就上線了AI播客功能,支持一鍵生成雙人對話的播客節目。同時,不少創作者還嘗試引入AI工具制作視頻播客,探索“聲音+視覺”的融合。 如何變現? 商業化,是播客創作無法回避的課題——畢竟,“為愛發電”難以支撐播客的長期運營。 業內人士說,目前,播客的變現途徑主要包括內容付費、廣告植入、品牌合作等,但整體市場規模仍較小,且流量與收益高度集中于頭部節目,大多數播客仍處于探索階段。 趙越坦言,作為“慢媒介”,播客在流量上難以與短視頻抗衡,但其用戶黏性強,具備獨特的轉化潛力。目前,她正嘗試推出付費音頻課程,探索知識服務類內容的商業化路徑。“另外,社群運營也可能是突破口,”她表示,“通過深度連接聽眾,未來或許能拓展出更多元的變現模式。” “播客的商業價值是內容價值的延伸。”盡管粉絲數已達一定數量級,但張春在播客商業化上仍保持審慎,她認為,保持節奏、做好內容的精細化運營,有利于長期商業價值的積累。 值得注意的是,“播客+城市文旅”正為“耳朵經濟”打開更多可能。“喜馬拉雅”平臺已與淄博、揚州、寧波等地合作,以播客助力城市文化傳播。在“小宇宙”上,深度游導覽節目《來去泉州》以獨特視角講述泉州故事,用戶只要到達節目指定的集合地,就可以邊走邊聽,享受專家級的導覽,該節目已吸引超2.5萬用戶付費購買。 盡管商業化的探索還在路上,但從業者對播客發展普遍持樂觀態度。阿昂觀察到,廈門本地的播客創作氛圍逐漸濃厚,“雖然整體還在發展初期,但已經有越來越多朋友加入進來。”她所在的書店,已推出“播客間開放計劃”,為播客創作者免費提供錄音空間和設備,助力本土播客生態成長。 名詞 播客 播客,源自英文單詞“Podcast”,指個人或機構運用數字廣播技術制作的音頻內容,通過互聯網傳播,它支持用戶自主制作并分享。播客已成為“耳朵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音頻工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中文播客節目數量比2021年增長6倍。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