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近鄰善治 黨群同行
2025-06-12 08:58:5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資源整合 提升效能 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如何凝聚多元力量,將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從“一風吹”變為“四季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長效機制? “基層治理的關鍵是資源整合,要在街巷中、小區里實現‘舉頭見支部,低頭惠民生’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用好黨建資源,推動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深度融合,織密近鄰服務網絡。 近日,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紅管家,聯萬家”物業黨建聯建品牌,通過黨組織統籌協調、行業標準升級、治理資源整合,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物業服務與基層治理融合發展典型。 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紅管家,聯萬家”物業黨建聯建品牌聚焦以黨建聯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構建政府部門、物業企業、街道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 物業黨建聯建品牌發布的背后是廈門對近鄰黨建模式長期的探索與深化,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近年來,廈門堅持小區黨支部與物業公司“雙向培養、交叉任職”,確保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地位。全市現有小區黨支部1551個、小區業委會1156個,427個小區黨組織書記與業委會主任“一肩挑”,281個業委會黨員數量超過50%,切實將黨的工作融入基層治理末梢。 集美區盛光社區大部分是樓齡為3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是典型的開放式老舊社區。面對物業無人管、投訴多、環境差等難題,盛光社區黨委積極探索“大物業”管理模式,通過黨建引領社區、物業、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物業覆蓋率從原來的3.9%提升至100%,治理方式從社區兜底管理轉變為社區治理共同體。 在盛光社區黨建引領下,物業、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志愿隊伍等各方力量積極靠攏,建立“三聯四共”“鄰呼我應”等工作機制,加強社區、物業、居民三方聯動,快速高效回應居民訴求,協調解決小區圍合、纜線雜亂等群眾身邊關鍵小事73件,將“民生之盼”悄然變為“民生之變”。 一點突破,多點開花。近年來,廈門市堅持以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小物業”撬動“大民生”,提升“紅色物業”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全市192家物業企業100%成立黨組織,401個社區全部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吸納2548家共建單位參與基層治理,形成市、區兩級物業行業黨委統籌,社區“大黨委”協調,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的組織架構,黨建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 在“紅色物業”的引領作用下,截至目前,全市1479個物業小區實現公共收益100%自查,98%通過第三方專業核查。同時,通過“近鄰茶話會”“紅色物業服務中心”等載體,累計化解矛盾糾紛922件,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眾人劃槳開大船。廈門市匯聚“鄰”資源,推動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深度融合,形成組織共建、服務共推、多方協同的聯建格局,整合優質資源,凝聚有生力量,實現基層自治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善治效能的進一步升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