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個人破產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座談會召開
2025-04-22 09:14:3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傾聽企業心聲 積極回應訴求 “是否可以簡化個人破產程序,幫助其更快從債務解脫出來?”“建議建立信用共享平臺,打造專業化破產管理人才隊伍。”現場,來自各行業的經營主體代表們,結合自身的創業歷程和企業實際情況,帶著與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痛點、堵點,對立法過程中可以深化拓展的制度空間積極建言獻策。 奧佳華集團法務部經理王宏偉提出:“法規是否應該明確信用修復的申請條件和時間范圍?”在他看來,如何通過個人破產制度讓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信用得以及時修復,讓其擁有再出發的勇氣和信心,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大課題。對此,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明確表示,在《條例(草案)》后續的修改進程中,計劃增設“信用修復”專章,力爭構建更高效、規范的信用修復體系。 思明區穎里咖啡店店長趙宏宇在發言中道出一種無奈:“以商用咖啡機為例,一臺的購買價格高達16萬元,進入執行程序去拍賣卻未必值錢,但對于咖啡店而言,少了咖啡機,則失去了生產經營必需的關鍵工具,導致無法繼續經營,掙不來錢,也就沒得還,這樣的執行,沒有贏家。”他建議,在豁免財產的條款中增加對生產經營必需的小額生產工具的豁免。 民、企有所呼,我有所應。市人大法制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認真梳理和總結大家的意見建議,深入研究反映的問題和困難,匯聚各方智慧,進一步梳理研究可以深化拓展的制度空間,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更好地實現對各方利益公平保護。 提振發展信心 解決后顧之憂 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是創新的重要力量,是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條例(草案)》緊緊圍繞誠實信用、公平公正、有序平衡原則,對破產申請主體、破產事務管理機構、府院協調機制、個人破產咨詢輔導和誠信調查機制、和解重整和清算程序、豁免財產制度與債務豁免制度、特別破產程序、防范和打擊逃廢債等方面進行創新性制度設計,上述有關法條引發了座談會現場熱烈討論。 “既寬容失敗、保障生存,又促進競爭、鼓勵創新。”廈門邦芒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嘉駿說,《條例(草案)》對那些已陷入債務困境的經營主體意義重大,通過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能夠幫助其盡早擺脫,實現經濟再生。 福建旭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破產中心主任吳茹蘭多年來從事企業破產實踐,她基于管理人視角下對商事主體的破產拯救有著更多見解,她說:“在制度和法律上予以保障,可以更好地化解企業及其經營者的債務危機,解企業家創新創業的后顧之憂,逐步消解現實中存在的暴力催收等問題,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讓各類經營主體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尤其保護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創業積極性。” “如果沒有相關法律解放個人連帶責任,就很難有創新積極性,這部法規為民營企業因創新所產生的風險提供了制度保障。”特步法務中心總經理李冰感慨道,“個破條例將為廈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心劑’,期待法規實施后各項配套政策規定能夠及時出臺并扎實落地。” 聲音 湖里區海絲興晟煙酒商行負責人謝啟明: 在對《條例(草案)》進行系統性學習后,我從中看到了法律對我們個體經營者的人性化關懷,通過設置合理的債務豁免機制和信用修復通道,為創新創業者站臺。 市場經濟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暫時的挫折不應成為創業者的終身枷鎖。《條例(草案)》打破了“成王敗寇”的傳統思維,將重新定義社會對“破產”的認知,用前瞻性的制度設計為創新創業者構建了安全網,期待這部創新性法規的出臺,為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注入新活力。 數據 35年前,廈門全市僅有440家民營企業;20年前,全市民營企業不足3.4萬家。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實有經營主體95.53萬戶,同比增長4.45%,其中個體工商戶46.77萬戶,私營企業45.98萬戶,分別同比增長2.45%、6.64%。民營經濟占全市GDP比重已超4成,成為廈門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民營企業是市場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市場活力和廣大群體的就業問題。截至目前,民營企業就業登記在職人數占全市近六成,全市70%以上發明專利和近九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均來自民營企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