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餅卷進五湖滋味
2025-04-08 19:07:59? ? 來源: 集美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臨家的灌蛋絕活。 臨家·八閩風味的山河對談 輕敲白鶩鴨蛋,蛋黃上針尖大的小孔露了頭。老師傅竹簽一挑,夾起肉餡細細往里填,蛋黃鼓脹卻不破。大骨湯咕嘟一滾,蛋白綻成玉色花瓣,裹著肉餡的蛋黃若隱若現。這道南平順昌的非遺灌蛋絕活,在臨家后廚的歲月里已修煉出太極般的柔韌境界。 永春滴露鴨、安溪咸筍包、泉州牛雜湯鍋、寧德黃魚羹……去年重裝亮相的臨家“傳家三寶”更添溫情:封肉蘿卜燜飯將同安封肉的脂香滲入蘿卜肌理;姜母鴨用安溪茶油浸潤,去了火氣留了溫補;手打黃魚羹遇見海參,迸發出雙倍鮮甜。 “先墊墊胃,羹湯要趁熱。”來自江西的服務員萬阿姨遞上一碟酥脆魚皮花,一杯溫熱的米湯,在臨家的八年光陰她的異鄉口音已經被閩南式叮嚀取代。隨著非遺灌蛋在唇齒間化開,福建人“愛拼敢贏”的勁頭在餐桌化成了千般滋味。 林福記的透明廚房把爆炒鑊氣變成視覺盛宴。 林福記·跨界灶臺演繹鑊氣新境 當傳統后廚仍在用門簾遮掩煙火,林福記的廚師已經把灶臺搬上了光影舞臺。八米玻璃幕墻內,主廚單手拎起鑄鐵鍋,火焰騰空的剎那,灶臺四周的特制玻璃罩及負壓系統瞬間吞噬了油煙,把爆炒鑊氣變成視覺盛宴。 “西廚講究互動,中廚重在鑊氣,我們盡力做到兩全其美。”林福記閩南小館負責人馬軍輕敲玻璃罩,端出招牌古法焗黃魚——琥珀色魚身臥于金黃蒜床之上,掀蓋時鮮氣撲面的瞬間,正是閩南人“眼見為鮮”飲食傳統的最佳注解。而新派雪花糖醋里脊則玩轉反差美學,酸甜之下藏著微微辣意,讓你不自覺又添了一勺米飯。 林福記從最初的燒酒配,到現在三家小館,馬軍始終執著“認真吃飯”的儀式感。當西廚的透明哲學遇上中餐的鑊氣信仰,最終在閩南小館的玻璃幕墻上,折射出中國餐飲融合的第三種可能。(記者 林小芬 來源:集美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