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餅卷進五湖滋味
2025-04-08 19:07:59? ? 來源: 集美報 責(zé)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集泮餐廳的各種薄餅。 集泮餐廳的各種薄餅。 集泮餐廳主廚余小龍以薄餅為畫布,18種創(chuàng)意演繹“舌尖上的山海相逢”;非遺灌蛋以太極之柔裹住匠心,臨家“傳家三寶”用茶油封存八閩溫情;林福記則以玻璃幕墻鑊氣劇場解構(gòu)中廚美學(xué)。從新廈門人的灶臺到南洋琉璃光影間,這場融合實驗用薄餅皮包住城市基因——既承襲“愛拼敢贏”的韌勁,更以開放之姿在煙火中書寫中國餐飲的第三種可能。 集泮·薄餅的十八般武藝 在園博苑的集泮餐廳內(nèi),余小龍揭開蒸籠,青翠的“薺菜春筍石榴包”氤氳著春意。半透明的餅皮裹著時令春筍、薺菜和火腿絲,成為這個春天解鎖的第18種薄餅(又稱潤餅、春卷)吃法。“閩南人的春天離不開薄餅,但年輕人總想嘗點新鮮。” 于是,這個春天,集泮后廚上演著瘋狂的薄餅變身記:法式鵝肝抹著蘋果醬躺在閩南薄餅里;脆皮五花肉佐以甜面醬、黃瓜條等,將北京烤鴨幻化為“鷺島烤豬”;頭水紫菜裹著金沙咸蛋黃,薄餅炸成了薄脆;龍巖“芋子薄餅”則包進春筍、香菇、鮮肉、滸苔、貢糖等,咸甜交織,一口咬出山海的層次感。 “老輩人說薄餅要包四季時鮮,我們還想要裹進五湖四海。”來自龍巖的余小龍不僅是主廚,也是餐廳管理者。20年前,他來廈門學(xué)廚,之后輾轉(zhuǎn)閩粵,最終扎根鷺島。餐廳的團隊都是新廈門人,大家把家鄉(xiāng)的烹飪智慧都搬進了后廚灶臺:漳浦鴨肝用安溪鐵觀音先鹵后熏,制作出細膩綿密的冰淇淋口感;廈門沙茶醬不煮堿面,反而澆在潮汕的吊龍、胸口油上;就連花生湯也蓋上酥皮,喝出西餐濃湯的儀式感。 這份交融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餐盤里。穿過光影斑駁的長廊,流水潺潺,青苔錯落,餐廳成了藝術(shù)與自然交融的展廳。墨色工業(yè)風(fēng)基底中,龍血樹與海島春花舒展枝葉,石榴樹與蘆葦在餐桌旁搖曳。以“如夢令”“清平樂”等詞牌命名的包間里,南洋琉璃燈將光斑灑向落地窗——窗外園博苑四季流轉(zhuǎn)如畫。 “真正的融合不是拼湊。就像這座城市,山海相逢,中外碰撞,都包進一張薄餅皮里。”余小龍說。 |
相關(guān)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