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培育好老師 廈門有秘訣
2024-12-17 08:48:05?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秘訣1 教育家精神 把它具象化為能被大家看見的教育細節 五年前,廈門市大嶝小學的張月嬌到連公交車都沒有的小嶝小學支教。上班沒幾天,遇到臺風,不僅把她的電瓶車擋風玻璃吹走,差點也把她嚇跑。 讓她留下的是孩子,小嶝小學有個孩子拉著她的手說:“老師,你能不能等到我畢業再離開,我不想換老師了。” 張月嬌選擇留下,她帶領小嶝小學老師創建“小島里的生命校園”。充滿溫情的學校,成功地把支教老師也留下,學校獲評全國溫馨校園典型案例。 今年,張月嬌被請上全市的講臺——4月,廈門市教育局啟動“今天我們如何當老師——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動”,在老師中開展“今天我們要怎么當老師”的大討論。 “今天我們怎么當老師?”張月嬌告訴臺下的老師,她找到的答案是“首先要肯奉獻”。 “今天我們如何當老師”活動舉辦了三場,演講老師除了張月嬌,還有廈門基礎教育培養的拔尖創新人才、廈門大學洪文晶教授,帶隊建起亞洲首座無噪聲實驗室,他找到的“如何當老師”答案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廈門一中生物競賽教練許桂芬,為了讓學生做上實驗,自己連夜抓蝸牛,她找到的答案是“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廈門外國語學校正高級教師歐陽國勝,他有從政及省調機會,卻依然回到班主任崗上,他找到的答案是“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廈門實驗中學原校長肖學平,帶出一所所優質學校,他找到的答案是“勤學篤行,求是創新”。 市教育局說,老師們講述各自接地氣的教育故事和真實感悟,不是為了比誰講得精彩,而是通過他們的娓娓道來,讓教育家精神轉化成一些實實在在能被大家看得見的教育細節。 什么叫“教育家精神”?它有六大內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共同編織出教育家的精神圖譜,也成為鍛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陳珍說,很多人覺得,教育家精神很遙遠,然而實際上,身邊很多老師身上就有這種精神在閃光,“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有教育家精神”。 從某種角度看,這是感悟教育家精神的過程中,廈門的踐行之路——激發喚醒每一位教師心中內在的教育家精神。 秘訣2 入戶式家訪 堅持十七年 走進學生家中了解成長環境 廖邦是金榜小學二年10班班主任。最近一段時間,每天下午放學,他要朝家相反的方向出發:去家訪。 廖邦是每年走出微信,走進學生家庭的廈門4萬名中小學老師之一——每年第四季度,廈門啟動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老師要在這段時間集中走進社區、走進家庭。 加速朝著現代化教育城市邁進的廈門,老師們仍采用“古早”的家訪作為家校聯系方式之一,而且已經堅持了17年,這是在平時的家訪基礎上增加的集中式家訪。 不久前,“陳老師”出現在梧村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辰家中,這位“陳老師”是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陳珍,數學老師出身的她跟隨小辰的班主任一起家訪,陳老師熟練地重操舊業,終于成功地獲得孤獨癥患者小辰的認可,他點頭同意下次見面,和陳老師說句話。 這是“進社區進家庭”活動一直保留的一項傳統:市區教育局局長、委局領導等,也要走出機關,走到學生家里家訪,為的是能帶動更多校長、老師也走進孩子的家庭。 不過,在微信幾乎深入每個社會成員后,“入戶式”家訪不止一次遭受質疑。廖邦坦承,他的朋友覺得不可思議,他努力講道理給他們聽:你可以通過視頻對話,但還是看不到孩子的生活環境,而孩子成長是受環境影響的——孩子的很多問題跟家庭情況有很緊密的關系,真正的育人工作是育人于細微之處。 在廈門,越來越多的老師認同一個觀點:你只有走到學生家里,才能更具象地了解家庭環境、周邊社區環境,甚至是學生學習休息環境。 但是,這些信息很重要嗎?老師們說,當然!有些孩子突然情緒出現反復,當你在他家看到她剛剛出生不久的二胎弟弟時,你就會明白情緒來自哪里;還有的家庭租住在一間房間,有弟弟妹妹,那么,他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無法專心做作業。老師就要替他想辦法,讓他盡可能在學校完成作業,或是提醒他的父母:在孩子學習時,不要讓弟弟妹妹來搗亂。 在東渡小學,班主任林老師曾經有一名讓她困惑的學生,個子小小的,無論是講話、動作、還是思維都是現實版的“樹獺”——四年級了,還不會系紅領巾,總是打死結再套上去。 林老師也通過家訪找到答案,孩子的父母離婚,爸爸再婚,孩子事情做不好總是挨罵挨打。奶奶心疼孩子,為了讓家庭少點罵聲,她只能一手包辦。 家訪后的林老師,親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很快基本能自理了。每次考試,總是堅定地說:“老師,我知道我離您的目標還很遠,但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負您的期望!” 陳珍說:“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樸素的家訪,回到教育本真,也是廈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