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打造僑務“新”亮點 以“僑”架橋開新局
2024-10-18 16:38:0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打造僑務“新”亮點 以“僑”架橋開新局 東南網10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田圓 黃星榕) 來到廈門,既可以誦讀“紙短情長”的海外僑批,聆聽集美學村里的瑯瑯書聲,也可以欣賞“萬國建筑博物館”鼓浪嶼的一代風華……著名僑鄉廈門,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里,有著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廈門市委統戰部相關領導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等重要精神,為廈門市做好海外統戰工作和僑務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僑務工作將牢牢把握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這一主題,挖掘“嘉庚精神”時代價值新魅力,持續擦亮“嘉庚精神”時代價值“金名片”,把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持續深化改革、守正創新,不斷提升為僑服務質效,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統戰力量。 守護歷史 筑牢海外鄉親的“根、魂、夢” 一直以來,廈門市高度重視華僑建筑資源保護開發、活化提升,以華僑建筑為載體,向世界展示華僑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講好中國故事、廈門故事。集美區集美街道、海滄區海滄社區、思明區中華街道、鼓浪嶼街道先后獲評“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名村”。 濃郁的華僑文化與華僑建筑風格銘刻歷史,豐富的“僑”元素是廈門獨特的風景。位于思明區中山路2號的僑批展廳與毗鄰的僑批文化廣場形成“內實外虛”、呼應一體的格局,現已推出8期主題展,接待海內外數百萬人次參觀,吸引中山路客流量近3000萬人次。 弘揚“嘉庚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發出廈門“好聲音”,廈門市始終及時把握僑情新特點、新變化,延伸統戰工作觸角,通過鞏固壯大僑史文化展館、僑批文化展廳、“僑胞之家”等基層陣地建設,發揮華僑文化宣傳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暢通為僑服務“最后一公里”,增強海內外僑胞凝聚力。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廈門市陳嘉庚紀念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每年的數百場講解內容中,精心打造《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陳列》等主題展,組建“嘉庚精神”宣講骨干隊伍,2014年以來,已開展線上線下專題培訓近300場次、專題講座上千場次、義務講解超1萬場次,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隨著10月份廈門市“嘉庚精神宣傳月”的開啟,國家一級博物館——華僑博物院的相關活動籌備工作也進入尾聲,正在實施的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對全院文物進行數字化拍攝、建模,線上公開全部文物照片,將于近期推出全院基本陳列線上展廳。 作為嘉庚風格建筑中的精品,1959年落成開放的華僑博物院是陳嘉庚回到故鄉后倡辦建設的最后一個文化工程。這不僅是國內第一座由華僑集資興建的文博機構,也是業界第一家全面系統收集、研究、展示華僑華人歷史和業績的博物館。目前,院藏中國歷史文物、外國近現代文物及僑史文物實物8000多件,其中,有9件陶瓷器為國家一級文物,有14件字畫收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 “建院以來,華僑博物院堅持陳嘉庚先生的辦院宗旨,推動各項文博工作創新開展,努力將陳嘉庚先生親手倡辦的全民終身課堂建設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華僑華人歷史、宣傳華僑華人奉獻事跡、弘揚‘嘉庚精神’的文化殿堂,并致力于讓海外華僑華人了解祖國的發展成就,筑牢海外鄉親的‘根、魂、夢’。”華僑博物院副院長鐘志誠表示,近年來,華僑博物院的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學術研究、海外聯誼等多項工作全面開花,先后推動了學術交流中心暨僑史文物資料收藏服務研究中心投用,并舉辦了“絲路行者——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展”等涉僑外展,還開展了新馬華人歷史文化等僑史研究。 年過八旬的新加坡華人陳來華先生,是華僑博物院的老朋友了,為了不讓華僑華人的歷史物證四處流失淹沒于無形之中,他散盡千金長期收集與華僑華人歷史有關的物品。 “早在2003年,當陳來華先生得知我院急需僑史文物用于‘華僑華人’展,就毅然將1000多件珍貴所藏無償捐獻出來,還多次偕同妻子親自協助布展。這份深情厚誼一直感動和鼓舞著我院的同仁。去年再次故地重游,陳來華先生認真觀看展柜中他捐贈的每件展品,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他表示今后還會繼續支持華僑博物院的發展,豐富華僑博物院的院藏。這份難以割舍的悠悠僑情令人感動。”鐘志誠動容地說。 去年10月,83歲的陳來華只身來到廈門,他拖著一個行李箱,除了幾件衣物,其他都是準備捐贈給陳嘉庚紀念館的文物。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故事,它們穿越時空隧道,靜靜地訴說著海外僑胞、歸僑僑眷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深情厚意。 順應新媒體時代文化傳播趨勢,廈門市委統戰部積極運用網絡、多媒體、數字化等手段拓展“嘉庚精神”宣傳渠道:2019年,推出陳嘉庚紀念館數字展廳,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2020年,聯合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展“云游僑博”閩南語講解網絡直播,活動由央視新聞+、華人頭條等平臺同步直播,兩小時觀看量超過18萬人次;2022年至今,在陳嘉庚紀念館、集美鰲園景區等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線“尋跡·嘉庚丨文物日歷”“石雕悄悄告訴你”等系列推文,讓海內外觀眾在“云端”回眸歷史、對話先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