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咖啡飲品店紛紛推出春季限定飲品
2024-04-03 09:14? 作者:劉佳盈 ?來源: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新品日均銷售額 有的占營收一半 “今年的春季新品小白梨拿鐵和黃山毛峰拿鐵非常熱門,返場的山茶花拿鐵、珞珈櫻花拿鐵也反響不錯。”位于中山路商圈的瑞幸咖啡門店店員小鄭告訴記者,單單昨日早上,小白梨拿鐵就售出180余杯,大杯售價35元,用上優惠券只需9.9元,不少“上班族”早上上班前和午休時都會來買上一杯。 除了連鎖品牌咖啡店,一些自營咖啡店也拿出春日“殺手锏”,紛紛把季節氛圍打造到咖啡里,用飲品和消費者尋找情感共鳴。文琴和丈夫趙志強在松柏老居民區開著一家咖啡店,推出春天新品梔子拿鐵,一杯360毫升售價32元,每天能賣四五十杯。 文琴選用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耶加雪菲咖啡豆制作梔子拿鐵。這款豆子有著獨特的檸檬、花香和淺淺的果酸以及柑橘味,“很適合春天的口味,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目前,梔子拿鐵日均銷售額占全店每日營業總收入的50%左右。 文琴介紹,今年2月,她和丈夫就開始研究新品,嘗試了七八種,最終與幾位好友和常客共同選定了梔子拿鐵作為春季主力飲品,“跟常規款相比,它要貴了一些,但口味跟品質擺在那,消費者也愿意買單。他們覺得在春天這個萬象更新的時節,是嘗新的好時機。” 想要營銷“春天” 需維護好口碑 “限定營銷是品牌的常規操作。”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劉斌說,季節限定具有時間限制,營造一種緊張感的氛圍,就是所謂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既然“限定”并不是什么新鮮的營銷方式,為何消費者還會為其買單?劉斌表示,“季節限定”產品往往每年出售的天數有限,一些品牌還跨界聯名推出季節限定款,可能只會出現一次營銷,這樣營造出來的產品稀缺性,往往能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和購買欲,進而促進銷售甚至推高價格。 “當然,重要的一點是消費者的消費觀在不斷改變。”劉斌解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升級時代來臨,人們的消費觀念由“能用”轉為“好用”,越來越注重產品的顏值、品質和性價比,關注產品所蘊含的個性化特質,更愿意為產品和品牌的溢價買單。 “不過,一家店鋪或者一個品牌想要營銷‘春天’,需要維護好自己的口碑。”劉斌說,“只有充分挖掘產品賣點,把控產品品質,將品牌調性與限定產品進行有機整合,與消費者建立情感上的鏈接,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限定營銷活動中脫穎而出。” 記者手記 期待“春日限定”成為“春日長青” 一直以來,廈門都被認為是全國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餓了么平臺發布的《2022中國咖啡產業白皮書》顯示,廈門咖啡消費人群占比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上海、杭州、北京。據統計,在面積僅約158平方公里的廈門島上,分布著超2000家不同形態大小的咖啡店,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家,廈門人對咖啡的熱衷程度可見一斑。而當咖啡加上“限定”兩字,更是讓廈門人“趨之若鶩”。 步入新消費時代,消費群體的“目的性”消費更為明顯,體驗感和參與感更多地被提及。本報“上春山——春日經濟暖風吹”特別策劃將暫告一段落,但值得期待的是,廈門消費市場生機勃勃,“春日經濟”持續升溫,或許有一天“春日限定”會變成“春日長青”。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