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社交興起!這片新藍海消費監管存空白
2023-09-20 09:00? 作者:錢玲玲 孫春燕 崔曉旭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新問題 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容易引發糾紛 多為個人口頭協商 逃單現象頻發 除了陪拍師、伴寵師、陪診師,還有陪練、陪購、陪聊、陪逛、陪考等等,這些職業的內核圍繞兩個字——陪伴。 過去,陪伴服務更多局限在某些區域、群體中,通過熟人介紹,選擇面不大、信息不透明、匹配度不高,互聯網平臺的出現方便了需求方和供給方的匹配,為陪伴經濟注入了活力。現今,新領域的出現拓寬了市場,帶來了紅利,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難以預料的新問題。 據了解,大多數陪伴服務均屬于個體經營,通過小紅書、抖音、閑魚等第三方平臺經營,交易雙方在履行服務之前并不會形成書面合同。因此,關于陪伴服務而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 以“陪拍”為例。于消費者而言,通過社交平臺聯系到的攝影師,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有些陪拍服務存在夸大宣傳的問題,一些客戶因成品質量沒有達到預期,容易產生不愉快甚至糾紛;而對于陪拍師來說,逃單現象也并不少見。因“陪拍”多是口頭協商,逃單時有發生,有的攝影師付出了勞動,錢款卻難以追回。雖然很多陪拍師現在會用交定金的方式篩選客戶,但仍會遇到不付尾款的人。 伴寵、陪診、陪購亦會遭遇貨不對板、服務不滿意及安全等糾紛。“陪伴服務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需求增多后問題開始逐漸暴露,由于多是個人間交易,消費行為難界定,相關部門監管起來比較困難。”一位從事陪游的業者直言,迫切需要規范的行業標準和到位的監管引導。 陪伴經濟的市場有多大?一份報告預測,2025年左右,陪伴經濟的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400億-500億元規模。 有專家學者認為,陪伴服務是互聯網衍生出來的一種經濟形態,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陪伴經濟算是分享經濟的初級階段,未來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因為現代人很多都是孤獨的,需要這種陪伴。陪伴經濟是一片新藍海,應該讓服務更加專業細致,讓監管更加到位嚴格,才能推動行業真正惠及消費者和從業者。與此同時,陪伴經濟不能成為法律法規監管的漏洞和盲區,對新業態相關部門和平臺應制定相應規則。 律師說法 謹慎選擇多留證據 面對可能的風險,“陪伴經濟”的供需雙方該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呢? 對此,福建典格律師事務所林毅彬律師表示,陪拍、陪診、伴寵等作為新興事物,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服務標準,存在行業規范不足、履約瑕疵等問題,而且大多交易通過社交平臺或更為私密的聊天軟件確認,缺乏規范性,雙方在進行選擇時都需要提高警惕。 林律師分析,從本質上看,“陪拍”等服務,交易雙方是雇傭關系,無論線下還是線上,應盡可能簽訂書面協議,并對個人信息進行確認,對服務質量和內容做出具體約定;提供服務時,盡可能多提取視頻、照片等相關證據,并將相關證據保存留底,以便發生糾紛時作為維權依據。“特別是針對女性陪拍者,自身人身、財產安全要予以足夠重視。”林律師提醒,一切行為都要以安全為前提,要對過于隱蔽的拍攝場地或過于敏感的約拍時間有一定的警惕心。 此外,林律師建議,網絡平臺應依據《電子商務法》等法律規定對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對明顯存疑或存在較大風險的商戶和服務內容等發出預警,督促行業更規范、服務更高效。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