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福花園小區:“五大融合”深化小區治理
2020-01-09 15:25:02?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四、推動陣地融合,打造服務“新平臺”。 在改革開放特區建設中,安置戶大部分人支持并參與了高集海堤、廈門大橋、杏林大橋以及集美大橋的建設,移山填海的海堤精神、勤勞、奉獻是時代賦予他們的印記,這也正是嘉庚精神的體現。小區黨支部牽頭與業委會協商,騰出小區公共空間,重點打造“相約嘉樂福”700㎡居民之家,成為“微黨校”。嘉福花園黨群之家圍繞橋元素建設,以移山填海的海堤精神作為背景,一座黨橋,橋橋相連小區建設,一顆黨心,心心相印居民融合。同時利用微黨校、小區黨群之家開辦居民課堂86場,重點開設基礎國文、手工活培訓、插畫技能、烹飪技能、安全員培訓、電腦培訓等提升技術能力,促進居民技能提升。通過嫁接外部企業手工加工廠資源鏈接進小區,另一方面從轄區企業入手,多種渠道幫助失業人員就業,使得居民在培訓中成長,與此同時,為居民的增加收入,實現新城市居民生活意識形態轉變。 五、推動力量融合,共建和諧“美家園”。 打造“愛心筑福園”志愿隊品牌,由婦女、青年、黨員、老年、熱心公益人群5支不同概念的志愿組織,形成五大功能志愿聯盟,如同五個戰斗堡壘,將生活在社區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的志愿者緊緊凝聚為一股合力,推動著社區志愿服務由零散到聚合,小區黨員林偉明醫生毅然辭退工作,在小區開展24小時醫療服務,打造“家門口衛生服務站”,逐步實現居民了小病、常見病等不出小區;小區黨員林志萍,為湖里區非物資文化遺產答嘴鼓項目區級傳承人,主動籌建“嘉福韻”演藝團,將其多元化精神文化傳承進小區;小區教師陳凱斌為兒童開展公益課堂,配齊完善“七小”隊伍建設,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使公共服務在小區落地生根。增強居民凝聚力、向心力, 80歲的老奶奶帶頭拿起鋤頭、掃把帶領100多名志愿者開展“我愛我家,清潔活動”,一場場“粽情粽意總動員,嘉福家人樂游園”等鄰里和諧互相活動,小區展現出一副其樂融融,幸福就是我們一“嘉”人,溫暖笑顏的畫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