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重點項目建設開啟“快進模式”
2025-09-15 09:21:4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全要素保障 主支線同步推進 創下12個工作日完成審批紀錄 “7月11日補償安置公告順利完成公示后,省林業局于7月17日啟動草地占用審批的受理工作。按照常規流程,農轉用報批需待草地審批全部完成后才能推進。”回憶同翔片區(翔安區)某項目的推進過程,市資源規劃局翔安分局工作人員感慨不已。憑借《工作機制》中的“容缺審查”和“主支線并聯”機制,他們在這6天里完成了編制審查意見、組織處室會審、向上溝通協調等工作,最終讓項目在7月24日順利拿到農轉用批復。 這一項目不僅創造12個工作日完成農轉用報批、土地收儲、出讓公告發布的“廈門紀錄”,也成為廈門首例實現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草地占用并聯審批的項目。該項目涉及26.81公頃耕地、0.74公頃草地,按照以往流程,“主線”的農轉用報批必須等“支線”的草地占用審批完成后才能啟動,前后制約、互相等待成為效率瓶頸。而《工作機制》重構流程后,明確規劃調整、土地房屋征收等“主線工作”與用林用草用海報批、違法圖斑處置等“支線工作”可同步推進,徹底打破“先主線后支線”傳統模式。 在這一機制下,該項目的推進節奏堪稱“無縫銜接”:7月21日草地占用獲批,7月24日農轉用獲批,7月25日收回土地及儲備獲批,7月28日完成出讓公告發布,短短7天內,所有程序環環相扣。通過“提前介入、全程指導、并聯審批”服務模式,市資源規劃局為項目提供全流程的精準服務。在土地成交當日,交地即交證,同時完成土地合同簽訂、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保證該項目9月5日如期開工建設。 除了流程重構,資金與用地用海的協同保障也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工作機制》明確,未納入征拆計劃項目可及時申請調整計劃或加入實施計劃,市財政局則會同項目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資源規劃局,統籌落實征拆、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購買、土地收儲等相關資金,避免項目因“資金等地”或“地等資金”陷入停滯。這種“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模式,讓廈門的項目攻堅既有“速度”,更有“底氣”。 全流程服務 前置服務+精準指導 為項目落地“量身定制”路徑 “市資源規劃局太給力了。他們服務特別主動,提前幫我們厘清了所有要素,連土壤污染調查、考古這些潛在問題都考慮到了。”談及企業自轉旋翼機總裝產線項目的推進,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十分欣慰。該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將達30億元,還能帶動近100億元的產業集聚,是廈門航空科技領域的重要招商項目。 在項目明確意向地塊后,市資源規劃局便啟動了“四項前置”工作——預勘界、現場踏勘放樣、用地要素意見征求、規劃圖則編制。市測繪中心、市城投公司僅用5天就完成預勘界和現場踏勘,市資源規劃局海滄分局4天內就梳理出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考古、區域評估等后續工作建議,市規劃院更是同步啟動圖則編制,為項目“量身定制”用地報批路徑,讓項目推進方向更清晰、流程更順暢。 不止于“四項前置”,針對項目前期論證易出現的用地規模不穩定問題,市資源規劃局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將用地規模論證環節大幅前置。在項目預選址階段,便同步啟動節地評價或節地專章編制,并在可研聯評聯審環節完成審查,從源頭穩定用地規模,避免后期因選址調整導致流程“返工”,讓項目推進始終保持“快節奏”。 對于工業“標準地”項目,廈門更是推出“一對一”精準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招商部門、市資源規劃部門主動對接企業,推行工業用地“交地即交證”辦理,并明確工規辦理時限:重大重點項目力爭120個自然日內完成,一般項目力爭180個自然日內完成。從“供地前期提速”到“工規審批改革”,從“土地要素保障”到“全要素服務”,廈門正以全流程服務的優化,讓項目落地更省心、更高效。 如今,隨著《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廈門項目攻堅“加速度”還在持續提升。從廈門某高校同安校區的127天,到同翔片區某項目的12個工作日,一個個紀錄的背后,是資源要素保障機制的不斷創新,也是廈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未來,隨著全鏈條、全要素、全流程改革的持續深化,更多項目將在這里跑出“新速度”,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