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鮮餐飲市場迎來旺季
2025-08-28 09:39? 作者:沈彥彥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鮮”吃為敬 滿足您的“海鮮胃” 廈門海鮮餐飲市場迎來旺季,風味“上新”的同時融入文明消費理念 廈門日報訊(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詹騏 陳星穎)8月27日晨霧未散,廈門歸港漁船的馬達聲打破海面寧靜。開漁十多天后,載著梭子蟹、紅娘魚等的漁船陸續靠岸,新鮮漁獲被迅速運往市場與餐飲后廚。隨著海鮮供應量足、價格回落,廈門海鮮餐飲市場迎來旺季,各大品牌圍繞“本港鮮”發力,以新菜、新服務,滿足市民游客的“海鮮胃”。 新菜迭出 從“本港鮮”到“融合味”,海鮮季“鮮”味更濃 “開漁后海鮮價格親民多了!普通本港小雜魚比之前便宜40%-50%,帝王蟹、東星斑降價30%左右,訂單增加了很多。”廈門202特色排檔行政總廚蔡金長介紹,開漁后,海鮮品種新增20多個,價格也更親民,野生本港海鮮常賣斷貨,“我們堅持‘現點現做+透明定價’,顧客選好海鮮后當場稱重報價,做法提前溝通,不少食客就是沖著這新鮮和細致來的。” “每天近百種海鮮在海鮮池‘列隊’,現點現做,我們還能根據客人的口味‘量身定制’,咸蛋黃焗香糯、粉絲蒜蓉蒸鮮甜、避風塘炒夠味,還有創新沙拉青龍,顧客想吃什么口味,我們都能做。”蔡金長說,開漁后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15%。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餐飲品牌對“本港鮮”的創新解讀。蔡金長指著菜單上的“黑米蒸膏蟹”介紹:“廈門人講究養生,黑米加閩南中草藥是溫補的,和膏蟹搭配,鮮而不寒,上市后很受歡迎。”“融合味”也讓“廈門+海鮮”有了更新的表達,蔡金長說,“特色+特產”讓海鮮季“鮮”味更濃。“把閩南特色的黃油鰻用川菜做法改良,推出野山椒口味的黃油鰻,鮮辣交織的口感圈粉不少年輕食客;用寧德的黃花魚搭配廈門沙茶湯,熬出的沙茶黃花魚,既有山海風味,又帶著老廈門的記憶。” 服務創新 從“到店嘗鮮”到“上門享鮮”,海鮮消費更靈活 午后的興旺海鮮五緣灣店,開放式海鮮區里,顧客陳女士正在點餐,店總羅謙笑著說:“開漁后,我們新推出蔥蓉醬烤帝王蟹、松葉蟹紅菇飯、蜀香龍蝦關廟面、鯊魚雙重奏、沙蟲肉筋蒸小鮮,可以嘗嘗。” 除了新菜,興旺海鮮的多種“新服務”也讓人眼前一亮。“我們推出了‘興旺小二海鮮速達’服務,廈門、上海、廣州等城市的顧客能通過線上的‘小二’下單禮盒,剛上岸的海鮮隨時送到家。”羅謙介紹,除此之外,今年海鮮季,興旺還推出“專屬廚師”服務——大廚帶著工具和新鮮海貨到府,從處理食材到烹飪上桌全程包辦,3600元起就能享受私人會所級的海鮮宴,“這個服務推出后很受歡迎,比去年同期訂單增長了不少。” 今年海鮮季,市民還可以通過許多“星級外擺”品嘗到價格親民的海鮮餐。針對社區居民,興旺海鮮7月中旬推出“社區金廚”外擺服務。每天傍晚,店外小推車擺著椒鹽蝦蛄、醬油水紅管等小份海鮮,價格親民。“既幫居民解決‘晚餐難題’,又能讓更多人認識品牌,是雙贏。”羅謙說。 文明新風 鮮滋味里添“文明味”,消費熱鬧不浪費 廈門海鮮餐飲的煙火氣中,文明消費理念悄然滲透。202特色排檔里,服務員會根據人數精準建議:“三四個人吃蝦蛄,1公斤就夠;2個人吃魚,選半公斤多的正好。”蔡金長坦言,過去顧客常因對海鮮重量不敏感而點過量,如今有了“建議食用人數”,再加上服務員主動提醒“吃不完可免費打包”,店里幾乎沒有剩菜。 這源于廈門市商務局借開漁季推進的文明餐桌行動。開漁以來,市商務局在海鮮餐飲集中區貼海報、發手冊,向商戶與食客倡導“適量點餐、剩餐打包”;還倡議餐廳升級服務,推出“按人數薦海鮮重量”“小份海鮮套餐”,比如按用餐人數選海魚重量,避免浪費;同時鼓勵餐廳提供多樣料理方式,讓食客因喜愛菜品自然光盤,不少餐廳還推出“光盤打卡贈飲料”活動。 從市場文明采購到餐桌光盤打卡,從菜單食用提示到各類節約創意,廈門將文明理念融入海鮮消費細節。當市民捧起“開海第一鮮”,嘗到的是海味鮮甜,感受到的是文明溫度。這個“美味與文明共生”的場景,正是廈門推動餐飲消費升級的生動注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