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本港海鮮怎么挑?專家教你幾招
2025-08-20 09:31? 作者:龔小莞 ?來源: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本港海鮮怎么挑?專家教你幾招 海洋文化專家朱家麟帶大家辨識開漁后主要魚類 廈門晚報訊(記者 龔小莞)開漁后,奔赴廈門附近海域漁場的漁船在這兩天陸續回來了,帶回了豐富的新鮮漁獲。現在正是吃海鮮的好時候,對于老廈門人來說,最愛的就是本港海鮮。挑選本港海鮮,老廈門人可是很在行,但不少年輕人犯迷糊,如何從琳瑯滿目的漁獲中挑到“最好料”?今日,本報記者邀請本土海洋文化專家朱家麟教大家逛市場挑海鮮。 現在哪些魚正當季? 閩南人喜愛的魚類 價格也比較親民 朱家麟介紹,開漁后,閩南和東海漁場捕獲的海鮮品種主要是魬仔、巴浪、帶魚、魷魚、馬鮫、金線魚等,這些都是閩南人喜愛的魚類,價格也比較親民。 俗稱“魬仔”的二長棘鯛和四長棘鯛,個體重量可達二兩、四兩、半斤,廈門人把它們分為魬仔、中魬和大魬,重量越重,價格越高。 開漁后,另一類大宗漁獲是巴浪,個體重量多數為數十克,也有四五條就能達到一斤的。 帶魚也不少,大小并存。近海帶魚還在發育,一般體長一尺左右,體重很輕,一條只有一二兩。而外海帶魚的體長可達兩尺。挑選帶魚時,尤其要注意識別進口白帶魚。進口白帶魚和本港帶魚很相似,都是黑眼珠,但是進口白帶魚的頭部較短、額頭比較高。另外,也有不良商家可能用黃眼睛、綠眼睛的南海帶魚冒充本港帶魚。 朱家麟說,這個時節最可以放心買的是馬鮫和金線魚。馬鮫主要是藍點馬鮫,一條通常兩斤到四斤重,也有六斤、八斤的。而金線魚一般二三兩重。 魷魚有很多種,這個季節東海漁場捕獲的主要是劍尖槍烏賊,體長半尺到一尺多。魷魚生長速度極快,閩南漁場秋季開捕時正值其繁殖后快速生長階段,味道還不錯。 如何挑選新鮮的魚? 看眼睛魚體魚鰓 還可以用手指按一按 朱家麟指出,不論哪種魚鮮,挑選的要點基本一致。最簡單的是看眼睛,新鮮魚的眼球飽滿突出,黑亮有神。離水時間長了,開始出現從輕微到重度的“白內障”,眼睛漸漸凹陷。 其次看魚體。剛出水的魚類,體表有一層透明黏液,魚鱗緊貼魚身不脫落,魚體硬挺,肛門周圍呈圓坑形。時間長了,如保溫不當,魚腹脹氣,肛門甚至有液體流出。 老廈門人還看魚鰓的顏色,精準辨識鮮度。新鮮魚類的魚鰓蓋貼緊身體,揭開魚鰓,剛出水的鰓部鮮紅,鰓絲分明,無黏液和污物,久了就變深褐色。 如果不放心,還可以用手指按。新鮮魚的肉質緊實,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后,凹陷處會立即恢復。常溫下,魚類過了四五個小時開始發軟。還可以聞聞是否有異常氣味,新鮮魚有正常的魚腥味,或帶有淡淡的海水味,無化學異味或腐臭味。 相關新聞 “潮汐執法” 讓市民安心吃海鮮 廈門晚報訊(記者 高金環 通訊員 陳杰良)隨著休漁期結束,各類鮮活海產品大量上市。翔安區市場監管局將不定期采用“潮汐執法”的方式,開展監督檢查,讓市民安心吃海鮮。 日前,翔安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到瓊頭、劉五店、下后濱、陳新等靠海社區開展宣講,曝光“摻海沙橡膠繩”“金屬粉綁帶”等作弊手法,講解為螃蟹“松綁”的誠信經營理念,并發放宣傳材料300余份。同時演示合規捆扎方式,推廣便于操作且輕便的塑料扎帶,替代“綁大草”的方法。 “以前大家都這么綁,現在明白‘綁大草’是欺詐行為,我們不跟風了,薄利多銷,生意才會長久。”參加活動的漁民說。 翔安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還深入瓊頭碼頭沿線海鮮銷售店,逐家上門宣傳相關法規,強化商家的計量檢定意識,并聯合市衡檢站開展上門檢定服務,為商家上門檢定臺秤15臺。 整治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張網。翔安區市場監管局表示,將不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采用“潮汐執法”的方式,對可能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開展監督檢查。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