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年輕人迷上“新中式養生”
2025-08-06 09:27? 作者:陳婧琳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做艾灸、練八段錦、喝養生茶…… 血脈覺醒!年輕人迷上“新中式養生” 東南網8月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婧琳 通訊員 戴佩琪)清晨的廈大校園里,年輕的大學生跟著視頻有模有樣地打起八段錦;辦公室工位上,泡著枸杞、菊花、玫瑰花的養生茶香氣四溢,成了對抗疲憊的“秘密武器”……這些充滿中式韻味的養生方式,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也成了年輕人對抗亞健康的得力助手。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新中式養生”這股潮流正在廈門年輕人中迅速興起,它巧妙融合了傳統中醫理念與現代生活方式,為年輕人的健康生活打開了全新的大門。 傳統養生“潮起來”艾灸、推拿吸引眾多“脆皮”年輕人 推開廈門中醫院的大門,你以為會撞見白發老爺爺、老奶奶排隊抓藥嗎?錯! 7月30日,在廈門市中醫院一樓,前來貼三伏貼的市民排起了長隊,隊伍中年輕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22歲的小鄭就是其中一員,他大學畢業剛工作一年多,平日里工作壓力大、頻繁熬夜,身體亮起了“紅燈”。“看到社交平臺上三伏貼很火,養生博主都在推薦,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了中醫院,結果效果還真不錯。“剛貼上時頸椎覺得冰冰涼涼的,過幾分鐘就熱乎起來了,感覺舒服多了。” 中醫院推拿科里,今年24歲的小徐正在做任脈灸。“長時間的飲食不規律,讓我的消化系統出現障礙,身體還經常水腫。每次灸完感覺渾身都輕松了,像卸下了千斤重擔。”小徐笑稱。 “95后”晶晶了解自己是氣虛體質后,拿著醫生開的養生建議認真看:“一直覺得自己身體還行,但最近易疲勞、睡眠差。把脈后才知道是氣虛,老祖宗的中醫養生真的很奇妙,能從根源上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現在來把脈問診、推拿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位于呂厝地鐵站附近的北京同仁堂店店長告訴導報記者,推拿、艾灸、拔罐,這些曾被打上“中老年專屬”標簽的中醫養生理療方法,如今在“脆皮”年輕人中火了起來,也讓這些古老的傳統養生方式煥發新活力。 事實也是如此,如今中醫養生的相關理念已融入年輕人日常。在社交平臺上,網友紛紛測試自己是什么體質,叩齒、揉腹、搓涌泉等動作,成了年輕人津津樂道的養生之道。 校園刮起“養生風”八段錦、易筋經成“運動新頂流” 預備式,左腳開步,與肩同寬……每天上午九點半,廈大校園廣播都會響起悠揚的八段錦配樂,眾多師生不約而同聚集在八段錦練操點,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養生運動場景。 “開學第一天報到時,校園廣播就在播八段錦,學長告訴我這是廈大的一大特色。”廈大健身氣功協會學生會長母東林回憶說,最初自己以為這是一項老年運動,接觸后才知魅力。“作為理科生,自己常泡在實驗室,而八段錦成了緩解壓力的方法,每次練完神清氣爽,疲憊感一下就消散了。” 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這些傳承千年的傳統健身功法,在廈大體育教學部副教授李仁松的帶領下,走入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日常,成了校園的“新晉頂流”。清晨的校園操場、課間的教學樓廣場、午后的體育館內,總能看見學生們凝神練習的身影,傳統文化的韻味在校園里靜靜流淌。 如今,廈大健身氣功協會已成為校園的熱門社團,學校的健身氣功比賽、八段錦專項賽等賽事的報名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健身氣功體育課也成了眾多學生的熱門搶課對象……在李仁松看來,年輕人青睞這些傳統功法,既是借此修身養性、調節身心,更是借此展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認同。 校園里的養生熱潮不止于運動,還延伸到了飲食領域——廈大食堂推出了輕食套餐,因搭配均衡、營養健康深受學生歡迎。“稍晚點去就買不到了。”母東林說,輕食已成為眾多同學的晚餐首選。 藥膳生意“年輕化”年輕人把“養生”吃成風口 本周一傍晚,廈門蓮岳路南京同仁堂門店里和往常一樣飄出藥膳香,數十位年輕人圍坐餐桌,鍋里翻滾著黃芪、當歸等藥材搭配的素食鍋底。“這里的食材清爽,還帶著淡淡藥香,而且價格也不貴,比普通火鍋負擔小很多。”上班族“95后”小劉說。同仁堂店員告訴導報記者,自從店里推出藥膳火鍋以來,晚間時段年輕客群占比超七成,周末有時還需排隊。 廈門街頭巷尾的養生茶飲店同樣人氣高漲。今年28歲的悠悠去年開了一家養生茶飲店,線上外賣單量日均超百單,店內的招牌茶飲桂圓紅棗牛乳茶,用古法熬制的藥材基底替代部分蔗糖,人參菊花“熬夜水”里加了枸杞、桑葚等食材,成了不少寫字樓白領的“續命水”。 “現在年輕人點單會主動問‘有沒有祛濕的飲品’,特別關注藥材的功效。”悠悠說。 傳統藥房也在主動求變。 廈門市中醫藥健康研究會監事范文杰分析說,忙碌的工作讓年輕人無暇精心調理,而藥膳將藥材巧妙融入日常飲食,兼顧滋補與便捷,恰好契合“輕養生”的需求。“藥食同源”理念也被更多年輕人所認同,很多食材既是藥物也是食物,不必刻板服藥,通過飲食來調理,符合年輕人的喜好和習慣。在他看來,未來更多傳統中藥房會向多元化轉型,提供豐富的藥膳產品,以滿足年輕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當年輕人扛起養生大旗,傳統養生市場正加速從“銀發賽道”轉向“青春主場”。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養生食品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其中25—35歲消費者貢獻了近40%的銷售額。 專家提醒 理性看待養生熱潮科學守護健康 當下社會節奏快,年輕人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重要階段。越是打拼的關鍵處,越要搞好身體、護好本錢。“新中式養生”的興起,不僅是年輕人對健康的追求,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也代表著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 對于年輕人中興起的“新中式養生”熱潮,有專家表示,這是一種積極的現象,反映出年輕人對健康的重視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然而,在養生過程中,年輕人也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 廈門中醫院一位醫師指出,傳統養生方式往往耗時久且操作相對復雜,而“新中式養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主打一個通俗簡單、輕量便捷,耗時少且能碎片化利用時間,更適合年輕人的生活作息方式。但是年輕人也要注意,中醫養生講究因人而異、辨證論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的養生方法也不同。比如,同樣是祛濕,濕熱體質的人適合清熱利濕的方法,而寒濕體質的人則需要溫陽散寒。因此,年輕人在選擇養生方式和產品時,最好先咨詢專業醫生意見,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選擇,讓養生成為一件既科學又享受的事情。 此外,養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和耐心,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些年輕人看到網上推薦的養生方法或產品,就盲目跟風購買和嘗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難以達到養生效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