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生態優等生”持續進階 交出高分成績單
2025-06-05 08:50:16?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科目:水環境質量 成績:持續優化 2024年,廈門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首次實現100%,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小流域省考及“以獎促治”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四個100%”,坂頭-石兜水庫、汀溪水庫水質類別雙雙首次提升為Ⅱ類,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優質水比例提升至50%,同比上升16.7個百分點。 亮相大阪世博會,向世界講述廈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入選高中教材和高考試題,成為我國生態修復領域的典范……備受關注的筼筜湖,去年再次交出優質成績——水體中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濃度,分別為0.499毫克/升和0.034毫克/升;與2020年基準年相比,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濃度,分別下降9.1%和5.6%,水質有所好轉。 科目:海洋環境質量 成績:明顯提升 漫步鷺島,碧海藍天共一色。不久前,廈門美麗海灣建設,再迎里程碑時刻——大嶝海域、西海域榮膺省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至此,繼廈門東南部海域、同安灣獲評國家級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后,廈門4個美麗海灣均獲評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這標志著廈門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美麗海灣。 去年,廈門近岸海域水質良好,近岸海域國省控點位優良水質面積比91.7%、點位比95.5%,同比分別提升7.5個百分點和9.1個百分點。 科學施策護水清灘凈,綠色發展享人海和諧。去年,華天學院外浴場、椰風寨外浴場、港仔后菽莊花園外浴場、廈大白城浴場和明麗山莊外浴場的年度水質評價等級為優,藝術學校和水產研究所外浴場、鼓浪嶼別墅美華浴場和公主園海鮮酒店外浴場的年度水質評價等級均為良,均較適宜游泳。 同時,海漂垃圾分布密度51.06平方米/千米,保持全省最好水平。 科目:土壤環境質量 成績:保持穩定 去年,廈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1%,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科目:聲環境質量 成績:整體較好 “噪聲污染是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直接影響到群眾切身利益。”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與應急處副處長朱耀華表示,近年來,廈門構建起協同高效的噪聲污染治理工作格局,持續改善城市夜間聲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去年,全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等級為三級,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強度等級為一級。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較好,晝間、夜間達標率分別為100%、82.5%。 2025年 實現良好開局 綠色發展更優質 “今年,我們依舊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接續打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保衛戰,截至目前,廈門生態環境已實現良好開局。”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與科技處負責人拿出一組數據:今年1月至4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9、同比改善0.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6,同比上升8位。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100%,Ⅰ~Ⅱ類優質水比例66.7%、同比提升16.7個百分點,國控斷面隘頭潭Ⅰ~Ⅱ類優質水比例100%、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飲用水水源地Ⅰ~Ⅱ類優質水比例保持100%。 鏡頭1 綠色低碳 繪就高顏值畫卷 廈門海天碼頭,電動正面吊自如起落。這一新型設備功率強勁,1小時充滿電即可連續作業8小時以上,且帶有能量回饋系統,有效降低能耗、延長續航——它不僅是廈門港綠色轉型的典型力作,而且是廈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生動縮影。 廈門全力守護“廈門藍”。臭氧、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三輪“守護藍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綠色海港空港建設……廈門打好一個個污染防治戰,2024年全市主要港口采用清潔方式運輸大宗貨物比例達78.2%,廈門港區2024年岸電使用量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3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位居全國第7。 穿過城區,來到同安區五顯鎮四林村,翠綠稻田旁的水渠,流淌著來自蓮花水庫的清澈水流。“清水滋潤了農田,就像給大地敷上了‘保濕面膜’。”四林村村委委員陳金亭眼中滿是欣喜。在翔安區新圩鎮后亭村,汩汩水流也讓農田充滿生機,為春耕夏種按下“加速鍵”。 一渠清水,是廈門實施碧水工程結出的碩果。蓮花水庫、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水源保護區劃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特別限制措施實施、東西溪流域水環境質量提升“兩化三單”工程措施扎實推進,隘頭潭斷面水質穩步提升,入河排口治理成效顯著,小流域水清岸綠…… 放眼海上,每天清晨六點,專業清潔隊伍便開始打撈海漂垃圾,機械清掃船和小型保潔船各司其職,為廈門海域的澄澈保駕護航……近年來,廈門西海域等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全市412個入海排口達標率保持100%,3個入海溝渠完成除黑消劣任務。 同時,凈土工程也在穩步推進。廈門完成254個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建設用地調查、80場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監督檢查。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完成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161個領域“無廢細胞”建成,為廈門的土壤環境安全筑牢堅實的防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