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個人回憶錄 在廈門成為一個新市場
2025-05-16 09:27? 作者:郭睿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幫您寫回憶錄 “窖藏”人生過往 老年人的個人回憶錄,在廈門成為一個新市場 已有個人和專業團隊加入,市場容量有待深挖 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睿)定制個人回憶錄這條賽道,正在被老年朋友“玩”得越來越明白。 他們會使用AI整理口述人生,還會找人代寫人生故事;又或者像年輕人做手賬那樣,給老照片配上文字做點裝飾……如何將個人記憶以一種更有儀式感的方式留存下來,已經成為很多老年人鄭重考慮的一個問題,也成為一個潛在的“銀發市場”。 去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老年人“記述人生故事”這個市場顯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兩年來,專業代寫回憶錄的服務機構和個人創作者在社交平臺上“異軍突起”——為銀發群體量身定制回憶錄,正迅速成長為銀發經濟中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 “浮出水面”的需求 老年大學專門開課 自傳是一種“反觀” 回憶錄承載的歲月價值、情感分量,正在讓它成為老年群體中的一種共性需求。 老年大學的課程,可以很精準地反映當下老年人的需求——去年9月,廈門老年大學專門開設新課《自傳賞析與創作》,教老年人了解自傳、學寫自傳。數十名前來上課的首批學員中,就有不少老人是專程為寫自傳而來。 在現任課程教師、集美大學文學院原教授羅關德看來,自傳創作是一個嚴肅而深刻的人生回溯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退休后,人往往容易產生懷舊情緒。”羅關德說,“年輕時我們專注于事業打拼,退休后則更傾向于反觀自己,回憶童年、回憶人生的點點滴滴,從中找到可借鑒的東西。” 不僅指導學生,羅關德本人也在2019年退休后開始寫自傳,目前已積累了3萬多字。 “正在萌芽”的市場 誰在寫?有個人也有團隊,越來越專業 打開小紅書,搜索“代寫老人回憶錄”,相關話題瀏覽量已突破225.2萬次。有網友在平臺上自我推介和尋找客戶,也有人講述代寫回憶錄的經歷,或是分享相關經驗。其中,代寫經驗貼往往能引發更強烈的用戶互動。以網友“文案湯小白”為例,其分享的客戶開發與溝通技巧筆記獲得了近萬個贊和近千條評論。 在眾多代寫老人回憶錄的發帖者中,有不少來自廈門的網友。從發帖時間看,他們中有人早在2023年就開始試水這項工作,也有人今年剛加入這一賽道。他們接觸這個新行業多是出于偶然,比如有人是在自己外婆生病后,突然想要為外公外婆寫一本回憶錄,從頭開始好好認識他們,后來就索性把這發展成了副業。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相關帖子的評論區中既有求教寫作技巧的同行,也不乏詢價意向客戶,市場的潛力初顯。對比北上廣等地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代寫回憶錄業態,現階段廈門的定制回憶錄賽道還處在萌芽期,市場容量還有待繼續深挖。 當然,個人化試水只是一方面,以公司為主體的“團隊化”運作也加入這個市場中來——今年3月,廈門華億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億傳媒”)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官宣了“定制個人回憶錄”業務,很快就有不少咨詢電話打了進來。 “多是老年人自己來咨詢,有人提到年紀大了,想留下些人生記錄給家人。也有一名20多歲的女生來電,想為她的父親定制回憶錄。”華億傳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此前已承接過零星的類似訂單,今年結合市場熱度,正式推出了這個業務板塊。 雖然市場剛萌芽,但專業公司的加入讓這個市場更加未來可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