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銀發課堂 廈門有這些法寶
2025-04-24 09:19:1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推動老年教育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幫助老年人從“老有所學”到“老有所為” 辦好銀發課堂 廈門有何法寶? 《廈門經濟特區老年教育規定》施行一年多成效顯著的幕后解讀 3月3日上午,廈門老年大學春季學期開學。(記者 林銘鴻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睿)4月11日,“國家老年大學康樂中國行·國醫名師課巡講”首場安排在廈門分部——這也是國家老年大學成立后首個地方分部。 為什么是廈門?國家開放大學(國家老年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范賢睿說,廈門的老年教育在全國的老年教育里是一張名片,是走在前列的。 過去一年多,這張名片在法治引領推動下更加亮眼。去年3月1日,福建省首部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老年教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 為什么要立法?廈門市人大法制委主任李明哲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從法律層面上明確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立法形式明確政府職責,強化經費保障和部門協同,通過系統化制度設計,為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規定》的引領和保障下,廈門老年教育持續上新——廈門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全市老年大學基層教學點規范化建設提質增效,全市老年教育師資庫進一步健全完善……也就在這一年,廈門老年大學新校區全面建成投用,國家老年大學廈門分部正式揭牌,廈門老年大學、思明區老年大學雙雙躋身首批“全國老年大學標準示范校”…… 在老齡化率已達15.3%的廈門,這部全國鮮見的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規益加顯現其深遠的意義。 法寶1 破解師資荒的法治密碼 過去一年,廈門老年大學新增課程超60種。教師從何而來?《規定》實施后,這個曾經給學校教務處帶來較大壓力的問題減輕了不少。 “一下子有很多人主動找到學校,請纓當老師。有的直接打電話咨詢,有的托學校老師、工作人員來詢問,其中還有不少是年輕人。”廈門老年大學教務處主任戴志剛說。過去學校經常要忙著出去找老師,主動邀請、勸說他人來校開課,而如今的老年大學不僅少了師資的憂愁,有些課甚至還要競爭上崗。 業界普遍把這一變化,與《規定》出臺后廈門各界對老年教育的認識提高聯系起來。一年多來,廈門老年大學的門檻快被來參觀的單位或機構“踏破”了。他們不僅參觀,還帶著資源和人才來。廈門理工學院運動健康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教授黃彩華就是其中之一。 “我很驚訝,廈門在市區中心能建這么一所硬、軟件都非常強的老年大學,教學內容開展得也非常豐富,和我之前對老年大學的印象完全不同。”作為廈門引進人才的黃彩華,被校園里老年學員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所感染,和校方一拍即合,為學校開設新課“有肌運動與健康”。 越來越多師資正在被老年大學“留住”,且層次越來越高。根據《規定》關于“建好市、區老年教育師資庫”的要求,市教育局會同廈門老年大學,在原有老年教育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全市老年教育師資庫,并積極推動各區同步建立師資庫。目前,市級庫已有各類專兼職教師9650人,覆蓋多種專業領域。 市教育局介紹,師資不僅來自教育系統內部,廈門也在多方拓寬老年教育師資來源,比如結合“能者為師”行動,引入社會各界優秀人才。以湖里區師資庫為例,152名教師中,社會化選聘教師就有142名。去年6月,市教育局還從廈門高校、老年大學遴選33位專家,組建全市老年教育專家庫,為廈門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 對老年教育關注度的提高,“投射”在老年群體身上,是背起書包上學堂的爺爺奶奶越來越多。以翔安區老年大學為例,去年3月到今年3月,該校就新增教學班20個、學員527人次。全市老年教育的硬件建設也穩步提升。去年,廈門老年大學新校區全面建成投用,擁有76間不同功能的教室,可同時容納3000名學員上課。思明區老年大學、海滄區老年大學近兩年也都進行了擴容升級。從校園變大到教學設施智能化的提升,現代化的老年大學已成為今日廈門的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