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中式服裝企業遭遇人才短缺的瓶頸
2025-03-20 09:08? 作者:劉彥玫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不缺訂單 缺有經驗的高級技工 廈門新中式服裝企業遭遇人才短缺的瓶頸 東南網3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劉彥玫)近年來國潮熱席卷中國服裝行業,越來越多的國人愛上了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服飾,尤其是新中式風格服裝迅速走紅。 身為經濟特區的廈門也涌現了多個具有創新力的新中式服裝品牌,產品很受歡迎。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廈門的這些品牌也遇到了“幸福的煩惱”——在訂單大增的同時,也遇到了高級技術人才短缺的瓶頸。 “現在是我們挑老板” 核心技工成“香餑餑” “現在不是老板挑我們,是我們挑老板。”來自江西的王建清是一位有著20年工齡的打版師,他的擇業標準是:月薪低于12000元免談、周末至少休息1天。“現在的年輕人寧愿送外賣也不愿進廠,我們這批70后都快成最后的手藝人了。” 一位廈門服裝品牌老板告訴導報記者,現在哪怕是一個盯機房的工人,都已經薪資上萬了,更別提手藝過硬的老師傅。 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5年廈門紡織服裝行業工人月薪普遍高于5000元,同比上漲10%。其中,打版師、刺繡師、面料開發技術工等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崗位薪資都在萬元以上。“打版師對一個服裝品牌來說可謂是核心中的核心崗位,我們換過好多個打版師,本地師傅少,外地請來的往往又不合適。”某國潮服裝企業的人事主管坦言,這已經成了他們企業的一大難題。本地打版師數量稀缺,技術精湛的更是鳳毛麟角,而從外地聘請的版師,又因為對本地的面料特性、工藝要求以及設計風格不熟悉,很難快速融入團隊,滿足工廠的生產需求。“我們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案,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比‘異地加工’更好的解決辦法。” “培養新人迫在眉睫” 業者寄望校企合作 “這兩年,我們的訂單數量增長了200%。現在我們不缺訂單,缺的是能獨當一面的人才。”中元素華服(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何文浩坦言。“放眼整個廈門的老師傅里,能制作出符合我們成衣要求的,不超過50人。”何文浩告訴導報記者,中元素的品牌定位是面向中高端消費者的新中式男裝,服裝設計制作中最難的除了旗袍,就是男裝的正裝,不管是版型、工藝和對布料的把控,都是對設計師綜合能力的考驗。以立領外套為例,領子需要依靠內部的輔料來支撐,讓領子擁有完美的弧度又不卡脖子。對于品質要求極高的何文浩而言,會通過不同的輔料和工藝不斷地調試、打磨,需要設計師、版師、燙工等大量工種相互配合,通過一百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目前AI技術可以賦能設計板塊,半個小時能設計出二三十套衣服,但是帶有‘溫度’和‘情感’的服裝,還是需要技術工人一針一線地加持,難以被替代,手工制作的質感是機械制造遠遠比不了的。”何文浩的團隊中有一群技術過硬的老師傅,但他坦言,這些老師傅還能做多久是個未知數,不管是隨著年齡增長體力視力的下降,還是家庭因素的人口遷移,對于后繼力量的培養都迫在眉睫。“我們考察過貴州職業學院,發現他們開設了大師工作室,并且與服裝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同時,也為企業解決人才問題。這一點非常值得廈門的高校借鑒。”何文浩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