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發布12項措施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2025-02-17 09:31:0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激發國有企業創新活力 支持國有企業試點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國有企業改革亦是重點,《若干措施》多措并舉激發國有企業創新活力。支持國有企業試點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投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或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形成的國有股權,在經營業績考核中予以單列。推進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開展國有企業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促進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快速提升。試點高校、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掛職國有企業“科技副總”,支持構建創新體系、攻克關鍵技術難題。鼓勵國有企業集團對所屬以研發、科技服務業務為主的科技型企業,在經營業績考核中予以單列。 完善體系 支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構建科技金融支持體系 每年統籌不少于100億元的財政科技資金 根據《若干措施》,廈門將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支持體系。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每年統籌不少于100億元的財政科技資金,引導專項債、基金等資金1000億元,支持省創新實驗室、科研基礎設施等建設以及顛覆性、前沿技術創新。完善“財政+金融”科技創新支持體系,打造超100億元的科創風投基金群,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引入國有大行資金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基金,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完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科創風投基金及其參股基金的投資決策和業績考核機制。整合打造普惠性標準化研發保險組合“廈研保”,為研發責任、關鍵設備損壞、研發失敗費用損失等提供保障。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組織實施科技創新應用場景項目,給予每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支持 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方面,《若干措施》鼓勵設立市場化專業技術經紀機構。同時,廈門將促進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建立分類建設、分類支持、分類考核機制,構建建設經費、運營經費、資本金投入等多元化支持方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組織實施科技創新應用場景項目,給予每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支持。對產學研合作項目給予企業實際支付技術交易額最高50%的支持,每個項目最高100萬元。對企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由各區(開發區)按照轉化成效給予連續2年、每年每家企業最高100萬元獎勵。還將強化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應對指導機制,提供知識產權侵權比對、法律、預警分析等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 完善高層次人才評定體系與機制 保障性住房按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轉為人才住房 為了實現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若干措施》將加強人才保障服務,完善市級高層次人才評價認定體系與工作機制,首次推動人才具備相應資格條件“免申即認”,以及允許骨干人才晉級市級高層次人才后,或有家庭成員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的保障性住房購房戶,原先購買的保障性住房按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轉為人才住房。此外,將開展引進首席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團隊科研經費穩定支持機制試點。加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對進站博士后給予最長2年、每人每年最高15萬元生活補助。 背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科技創新“打頭陣”,高起點謀劃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加快塑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競爭力,推動城市創新綜合實力快速躍升。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廈門科學城、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開了全新局面。 ●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3.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 ●全市90多項技術或產品處于全國、全球領先水平,部分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科技集群”全球城市百強榜中,廈門近三年上升31位,躍升至第72位。 目標任務 《若干措施》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將持續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加速補足短板弱項,增強城市創新綜合競爭力,努力實現一系列目標:營造更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進一步提升創新體系效能,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加快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廈門路徑”,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