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勇擔特區發祥地歷史使命 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
2024-11-06 14:45:53? ? 來源: 湖里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請問湖里區在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上有哪些具體做法和實際成效? 湖里區副區長朱校園: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領導下,湖里區堅持全域、徹底、科學治理的原則,率先啟動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創新“兩改造三提升”工作策略,即改造基礎設施、改造內部環境、提升管理體系、提升服務體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品牌,努力將城中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的現代化社區。主要有幾方面做法和成效: 一是打造宜居社區。空中纜線雜亂是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難”。我們以纜線入地為切入口,開展強弱電纜線整治,在強電方面,拆除架空線路約8.5萬米、鋪設管道約73萬米、新裝下地電纜線約45萬米;在弱電方面,新敷設架空纜線約213萬米、鋪設管道約25萬米、新裝下地電纜線約163萬米,基本告別空中“蜘蛛網”,實現電力整體增容75%。我們破解空間梳理進一步提升的問題,創新點狀征收模式,持續攻堅“空間梳理和四打通”,拆除違建搭蓋16.97萬平方米、盤點低效空間約23.6萬平方米;打通各類道路封堵點近萬個;道路改造長度近15萬米,實現車暢其流、人暢其行。疏通地下“毛細血管”,修復1.7萬米雨污排水管道、新增雨污管道2.74萬米。開展首層界面和表后線整治行動。完成水改、路改、電改、氣改、技改、充電樁建設及改造等消防“六改”。探索破解“二房東”管理問題,按照統一出租房管理平臺建設、統一出租房合同范本、統一租金漲幅標準、統一水電費標準、統一租客入住規范和統一管理服務“六統一”標準,全面推進“散租統管”,逐步推行“統租統管”,為湖里追夢年輕人、新廈門人創造避風港。在湖里,“住有宜居”照進現實。 二是打造宜業社區。我們探索宜業社區的培育模式,建立“1+2+N”工作機制,強化1個黨建引領+搭建2個管理服務平臺+引入N個治理主體,創新EPC+O模式,在圍里社、塘邊社試點引入專業化運營企業,拓寬多元融資渠道,實現建設項目財政與社會投資1:2撬動效益,一體化打造社區發展新樣本,破解高危低效產業替代的問題。我們解鎖“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街,引入臺青創客家等臺商臺青創業發展。在湖里,宜業之景欣欣向榮。 三是打造智慧社區。我們探索智慧社區的提升模式,依托湖里“城市大腦”,串聯海量數據,搭建智慧城中村管理服務平臺,用數據感應民生小事,用智慧守護萬家平安,破解規范各類管理問題,讓科技賦能基層治理。在湖里,美好生活正加“數”前行。 四是打造和諧社區。我們探索和諧社區的治理模式,制定實施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導則,成立綜合治理委員會,凝聚原住民、房東、租戶、老人協會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更吸納在廈臺胞參與治理,讓兩岸融合從“小家”開始。設立益騎驛站,為戶外工作者構筑休憩空間。設立零工驛站,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指導推介和政策咨詢等服務,幸福感近在咫尺,真正讓城中村煥發新生機、承載新希望。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加快提升管理體系、提升服務體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品牌,努力將城中村打造成為全齡友好型社區,為廈門建設“兩高兩化”城市貢獻湖里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