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漳兩地協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2024-11-01 09:01:27?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錯位發展 產業紅紅火火 140畝,這是閩西南·漳龍漳州智能制造工程e谷項目一期的總占地面積,這座以“閩西南區域標志性產業園”為建設目標的園區,由閩西南集團和漳州漳龍集團共同投資建設,距離漳州西高速路口只有500米的距離,離規劃的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站點也不過500米。以園區為起點,往廈門、龍巖、泉州、三明等地都相當便利。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深圳的企業——深圳民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福建公司落地該園區。在園區現場,兩棟4層高的廠房均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數十名工人正進行圍墻砌筑、道路鋪填等掃尾施工作業。閩西南漳州公司智造e谷總經理卓歸里介紹,今年年底,企業廠房的內部裝修即將完成,明年初即可實現投產,未來5年內的總產值預計超過35億元。 這是廈漳兩地深度合作發展產業園區的一個典型例子。隨著兩地的往來更加密切、便利,廈門與漳州的產業互補優勢也逐漸顯現,速云電商的創始人肖紅艷就有很深的感觸,這家總部設在廈門觀音山的電商企業不久前把服務運營部門設到了位于漳州開發區的招商局·芯云谷園區,廈漳往來的便利性和較低的運營成本是吸引她來到園區的主要因素。公司50多人的服務運營團隊已經在芯云谷常態化辦公。 在芯云谷內,兩地協作的元素也隨處可見——園區食堂由廈門大學后勤集團運營,幾乎全年無休;元翔空港快線每天有6個班次的班車定時往來于園區和廈門島內。 如今,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到臺商投資區,再到漳州主城區,兩地合作的產業項目數量十年來持續攀升,它們孕育著廈漳兩地協力做大產業蛋糕的希望,也是兩地在產業發展上錯位布局、協同推進的生動實踐。兩地立足各自的產業優勢,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互補共進,持續提升產業發展的硬核實力。 互聯互通 往來熙熙攘攘 13.842公里,是漳州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上存水庫的水流往廈門灌口許莊的總里程。 2020年3月,奔騰而下的龍津溪水一路歡歌涌向上存大壩,標志著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為閩西南協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是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福建近十多年來第一個獲得國家批準的大型水庫項目,由廈漳兩市合作共建而成。水源來自泉州,蓄水地設在漳州,主要為廈門和漳州周邊區域供水,是閩西南協同發展的一個典范工程。 在上存水庫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水利工程通過攔河壩攔蓄九龍江支流龍津溪的水,跨流域調水至廈門市后溪石兜水庫,向廈門供水,并與北溪引水工程實現水量互補、安全備用,同時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年均可向廈門提供約2億立方米優質原水。 作為“廈門第二水源”,該水利工程的投入運行,有效緩解了廈門中遠期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還將進一步改善龍津溪中下游平原的灌溉條件,提升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水平和生態旅游條件。 9.8公里,是廈門軌道交通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的里程。 該段軌道交通工程于2019年12月26日全面開工建設,是首條由廈門、漳州兩市共建的地鐵線路,共設7座車站。項目無縫接駁廈門地鐵6號線,是繼廈漳同城大道后,連接廈漳兩地的新通道和新動脈。 “共飲一江水,同坐一趟車”。該段軌道交通工程建成通車后,對于加快閩西南協同發展,打造廈漳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