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行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2024-07-01 09:08? 作者:沈彥彥 劉艷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全過程覆蓋 多力量聯動 跨區域協同 廈門舉行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近年來規模最大 實戰檢驗了廈門應對突發險情的能力 2024年6月28日,市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巷東隧道進行。這是突發多車追尾交通事故應急處置演練環節。 本次演練多力量聯動,市直14個部門(單位)、20支救援隊共投入326人。 甲醇運輸車遭撞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環節。 鋰電池車輛起火燃燒撲救演練環節。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沈彥彥 劉艷 通訊員 陳月雅 圖/記者 王協云)6月28日,廈門市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巷東隧道舉行。 本次演練為近年來廈門規模最大的隧道應急救援演練。這次場面震撼、情景逼真的應急演練,實戰檢驗了廈門應對突發險情的能力。 今年6月是第23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為提升聯合應對隧道事故協同作戰能力,廈門舉行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本次演練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主辦,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消防救援支隊承辦,市、區兩級有關部門單位和部分救援隊伍共同協辦。 多場景模擬 設有4個演練科目 覆蓋“防抗救”全過程 發生在隧道內的交通事故歷來是世界性救援難題,救援不及時很可能會導致傷亡人數倍增。 翔安隧道、海滄隧道、海滄疏港通道……廈門公路隧道數量之多、里程之長,在全國較少見,提升隧道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迫在眉捷。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曉東介紹,“此次演練堅持實戰導向、實案實演,所有科目設置均以隧道事故不同場景的處置預案和流程為依據,通過演練進一步檢驗相關處置預案和流程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span> 據介紹,此次演練按照實編機構、實際編成展開,練指揮、練技能、練協同、練戰法、練保障相結合,實地組織了隧道多車追尾事故應急處置、鋰電池車輛起火燃燒撲救、消防管道被撞破漏隧道低洼地帶積水排澇、?;愤\輸車遭撞泄漏事故應急救援等4個演練科目,覆蓋“防抗救”全過程。 突出重難點 立足事故復雜場景 以練促戰提升能力 此次演練在科目設置上立足事故復雜場景,將一些在實際救援中發生概率較小,但組織指揮安全性要求高、動用力量多、處置難度大的事故處置環節作為演練重點,以練促戰、提升能力。 比如,針對隧道內交通事故人員救援難題,研練直升機公路降落裝運傷員和傷病員快速后運直送醫院,著力打通應急救援“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針對隧道內事故現場偵察警戒難題,研練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測、警戒裝置預置、警戒車輛跨路斜停等戰術戰法運用;針對新能源車輛起火燃燒撲救難題,研練滅火機器人直接噴淋掃射和圍堰水槍近攻等內容,對滅火救援技戰術和裝備器材進行有效檢驗。 多部門聯動 多單位聯調聯戰 廈漳泉應急部門同向發力 本次演練,市直14個部門(單位)、20支救援隊共投入326人,動用各型救援車輛57部、專業救援裝備189臺套。 演練過程中,各方救援力量展現了出色的應急處置水平,配合緊密、處置高效。應急、公安、交通、生態環保、消防、路橋、公交等部門(單位)聯動響應,廈漳泉跨區域應急部門同向發力,打造“一點報警、多點響應、聯動聯戰、高效處置”的救援平臺,各部門單位專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多兵種聯調聯戰優勢得到顯現,進一步夯實了“大應急、大救援、大協作”工作格局,形成了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有力拳頭。 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演練檢驗了全市隧道交通事故應急處置方案,探索破解隧道事故應急救援新技術新方法,對于完善多部門聯動應急機制,健全區域性聯合應急協作機制,提升聯合應對隧道事故協同作戰能力、防范化解隧道交通安全事故風險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接下來,將不斷健全完善救援隊伍應急值守和社會應急力量現場協調機制,同時加強與周邊兄弟城市的交流協作,不斷深化應急聯動的深度和廣度。 廈門將采取預案推演、想定作業、問題模擬、指揮作戰、專業協同等方式,分季度繼續組織廈門市地震應急預案桌面推演、因災被困人員空中救援及物資投送和新能源儲能設施(企業)火災事故處置專項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部門協同、臨機處置等要素內容,全力筑牢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的堅固底線,以高水平安全為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現場1 車輛“遇險” 人員受困 救援直升機打通應急救援“生命線” “翔安巷東隧道中段右側車道發生多車追尾事故,傷亡情況不明……”6月28日16:00,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巷東隧道內發生“緊急情況”,隧道內一輛轎車右前輪爆胎,導致4部車輛發生連環追尾事故,造成車輛不同程度損壞,部分人員受傷被困車內……廈門市隧道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的第一個科目——隧道內多車追尾事故應急處置由此展開。 巷東隧道站人員通過監控發現險情后,立刻啟動應急預案。為快速處置交通事故,防止發生“二次事故”,隧道管養單位組織先期處置搶救受傷人員,并對隧道車道進行封閉。救援人員火速集結,處置現場險情、進行交通疏導、勘查事故現場、開展醫療救助…… 市應急指揮保障分隊接令后,快速抵達現場,并很快完成了現場指揮部搭建,實現多方位協同、多領域發力。 應急裝備無人機、救援直升機、通訊保障車、視頻會商系統、排澇方倉等“神器”現場顯神通。直升機到達現場后,采取著陸降落方式進行救助,將傷員送往醫院進行救治,最大程度縮短傷員送醫時間。 現場2 車輛“自燃” 火警升級 拼搶“黃金時間”快速化險為夷 爭分奪秒的緊急營救工作剛剛完成,現場卻再傳“險情”:事故車輛中,電動小轎車和電動公交車與一輛小型面包車發生劇烈碰撞,導致鋰電池熱失控引發自燃,火警升級,警報拉響!應急救援綜合演練進入了第二個科目:隧道內鋰電池車輛起火燃燒撲救應急處置。 隧道因車輛撞擊后引起的火災事故,從爆發到成災,一般為5-10分鐘,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著火點因新能源車電池引發時,火災蔓延速度相對就會快速提高,難以控制。 在黃金救援時間內,救援人員啟動隧道內排風系統和噴淋系統,疏散隧道內人員。 新型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派上用場。新型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通過搭載高清紅外相機、多類型傳感器、有毒有害氣體檢測模塊和高精度定位系統,采集隧道內現場的實時視頻圖像、檢測數據,為指揮、救援提供信息支撐。 增援的消防救援力量到達現場后,利用消防新能源底盤滅火機器人實施底盤滅火。消防機器人能頂撐轉移2.5噸重的物資或著火汽車,同時加裝消防炮實現遠程滅火,加裝圓形車底噴水器和加裝桿式車底噴水器,直接噴淋掃射車底火焰。 撲滅明火后,救援人員同時對隧道內大氣進行監測。 現場3 隧道“積水” 交通受阻 排水排澇神器“龍吸水”顯神威 排除火險后,交警支隊又向指揮部報告了新情況:一輛“事故貨車”撞上隧道墻壁,導致消防水管多處被撞破,裂口不斷擴大,消防水從墻面快速涌出,隧道內嚴重積水,交通嚴重受阻——演練進入第三個科目:隧道低洼地帶積水排澇。 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救援人員熟練地展開裝備接通水帶,爭分奪秒地投入搶險行動。在安全員的守護下,操作手們和“龍吸水”等排澇利器協同作戰,展現出排澇裝備的強大威力和救援人員專業的操作水平。 被譽為排澇“神器”的“龍吸水”裝備具有機動性強、平穩可靠、利用率高的特點,現場展開作業后隧道內的積水快速抽排,確保隧道具備暢通條件。 現場4 甲醇“泄漏” 可能爆炸 大應急大救援大協作 快速排除隱患 危險化學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和放射性等危險性,隱藏著較大的風險和事故隱患,一旦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就在“事故”處置期間,附近的一輛載有甲醇的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被緊隨其后的載有液氯罐鋼瓶的兩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追尾”,導致甲醇運輸車閥門損壞發生“泄漏”,并突然起火燃燒。嚴重的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次生生產安全事故隨時可能發生,情況十分危急!演練進入了步步驚心的第四個環節:甲醇運輸車遭撞泄漏事故應急救援。 現場指揮部快速會商研判情況提出處置意見。伴隨著由遠及近的警笛聲,消防防化偵檢小組穿戴正壓空氣呼吸器,著一級防化服經安全員檢查后進入事故現場,利用可燃氣體探測儀、有毒氣體探測儀等,對運輸車泄漏位置周邊進行偵檢、評估。事故現場被劃分為事故安全區、輕危區和重危區等警戒區域,立起警戒。 根據廈漳泉區域應急協調相關機制,泉港石化隊接到增援指令后迅速出動,參與現場救援。 2023 年,廈漳泉三地市應急管理部門聯合簽訂了區域應急處置協作機制,深化廈漳泉在應急資源共享、應急處置聯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著力提高協同防范化解區域安全風險的能力。 在完成安全偵檢,現場警戒,現場救援,堵漏作業,液氯罐清理、洗消和輸轉作業,環境情況監測,事故車輛清理等全鏈條處置后,隧道恢復正常通行,演練圓滿結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