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小區物業公共收益 明白“曬”在陽光里
2024-06-13 09:07:2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完善公共收益管控辦法 “我們小區的公共收益,具體收入有多少,都花在哪里,小區居民清清楚楚。通過100%設立的公共收益銀行專戶,每個季度公示率100%,賬目明確、開支合理,公開公示也很及時。”瑞景公園小區居民陳標感慨地說。 “小區公共收益主要來自房屋場所出租和露天停車場地收費。”談到小區的情況,小區黨支部書記陳益魁如數家珍。這個熱心業主退休后,一直忙碌于小區業委會事務。 “向小區業主發布建立修建工程施工承包商庫與開展修建工程招投標活動事宜公告、小區近段修建工程招投標實施方案、二供水箱拆舊換新工程施工招標書……”記者注意到,這個小區公共支出管理特別細致,大到幾十萬元,小到哪怕三五千元的修繕,都嚴格地做方案、擬標書。在業委會主導監管下,委托物業公司財務做賬,收支定期對賬公布,接受廣大業主監督。 正常情況下,一筆5萬元以上的公共開支,在這個小區甚至要經過8個流程,在廈門尚不多見。“我們有8項管理制度,集體共商決策、事項辦理報批、業主大會表決、使用過程監管、報銷多層審核、每月定期對賬、季度公開公示、年度全面審計,可以說管控特別健全完善。”陳益魁表示。 尤其是“點題整治”開展以來,更是激發了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自我約束和行事自覺性,整治到位率100%,小區公共收益管理更趨完善,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就在點滴進步中增長。 “我們進一步規范資金公示,制定公共收益‘一清單、一總表、一明細表’示范文本,細化公示內容,指導物業服務企業解決公示缺項、漏項問題;同時,拓寬公示途徑,增加‘i廈門’手機App、‘家住廈門’、住建局公眾號等公示查詢渠道,要求同步在小區業主微信群公示,解決查詢不夠便捷的問題,實現業主監督‘多走網路,少走馬路’。”王云招表示。 創新公共收益管理制度 “小區公益收益60萬元,存入我們局的專戶,既確保小區共有資金的安全和規范管理,也凸顯了業委會務實奉獻、干凈做事的作風。”對英皇湖畔花苑小區業委會的創新做法,王云招給予點贊。 原來,去年6月該小區第一屆業主委員會任期到期,第二屆尚未換屆成立,在保障小區日常維修資金基礎上,經業主同意,業委會將任期內結余的小區公共收益一部分存入主管部門小區專項維修資金專戶,在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后,繼續規范使用和管理小區的共有資金,取之于小區、用之于小區,不斷提升小區的硬件和軟件。 規范物業管理,治標更要治本。記者獲悉,近年來,廈門不斷探索創新公共收益管理機制,其中,試點推出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制度就是一個創新做法。 王云招表示,實施統一代理記賬的好處是可借助專業機構專業力量,幫助發現公共收益收支管理問題;推動及時公示,提高透明度。同時,也為小區之間提供橫向信息比較,為業主監督提供信息來源及數據參考。 廈門結合業委會成立或業委會換屆等契機,推動業主大會在小區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中明確實施統一代理記賬做法,并結合業委會成立登記備案,要求其在公開遴選的金融機構設立公共收益專戶,由金融機構出資負責對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并定期審計,實現多方監管、有效監督。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廈門已有金域華府、華潤橡樹灣、國貿天悅等99個小區順利實施該制度,群眾反響良好。 “目前,我們還在研究起草公共水電費分攤指導規則、公示示范文本,力求從源頭上讓業主明明白白‘付費’,物業合法合規‘收費’,讓住宅物業小區共有資金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切實維護物業小區業主合法權益。”王云招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