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精耕第二空間 破解城市痛點
2024-04-19 09:31:20?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階段—— 充分挖掘價值 土地集約利用 廈門市民許先生家住廈門火炬高新科技園附近,每天從集美下班坐地鐵1號線回家后,總愛到這里的商業綜合體嘉禾·新天地逛逛。“出了地鐵1號線火炬園站就是地下商場,這里有很多餐飲店,還有各種潮流娛樂、商務休閑品牌,吃完飯走路回家,實在是方便。”許先生說。 據商場運營方廈門藍火集團總裁鐘國發介紹,嘉禾·新天地是廈門地鐵1號線島內段配套最后一個投用的地鐵上蓋項目,總建筑面積近5萬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2萬多平方米。該項目將地鐵人流與商業動線相互融合,實現地鐵和商業無縫銜接,在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化利用。 對地下空間商業價值的挖掘,始于2006年,從那時開始直到2020年,廈門進入了地下空間協同建設和互聯互通的2.0階段。 2007年,火車站—梧村地下商業街項目啟動建設,這是廈門地下空間協同建設、功能復合開發的首次探索,項目建成后不僅滿足了火車站片區旅客的過街需求,也帶動了周邊商業服務業協同發展。 2013年,廈門地鐵開工,開啟了地下空間利用的快速連接新時代。在此期間,建成大量的地下商業綜合體和公共服務設施,也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4年,廈門首個地鐵上蓋商業綜合體項目華潤萬象城啟動建設,與地鐵1號線湖濱東路站直接連通,地下空間豎向開發至三層,為后續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建設提供了范式。 趙靜表示,在這個階段,廈門地下空間開發類型和規模有了較大突破,以軌道建設帶動沿線地下空間發展,不斷通過地下基礎設施開發補足短板,初步實現片區互聯互通、協同布局。 3.0階段—— 功能復合布局 集中成片開發 廈門奧體中心、廈門國博中心相繼投用,隨著兩個中心未來承接辦展、辦賽時面臨的人流密集、交通流量劇增問題,周邊的鳳翔新城核心區地下連通工程建設格外牽動人心。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分兩期建設,未來可實現地下車庫互聯互通,預計連通車位數可達18117個,將進一步整合優化片區停車資源,提升城市空間品質。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設,尚未投入使用。 據趙靜介紹,2021年起,廈門地下空間開發進入3.0階段。以軌道交通為骨架,陸續推出多個軌道商業綜合體、TOD成片開發項目,通過三維立體交通系統引導多元業態,地下空間除了停車、商業、人防功能以外,還引導公共服務、交通設施、市政設施等功能在地下空間綜合布局,釋放寶貴的地面空間,保持地面開發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完整性,較好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 在市政設施方面,建成投用地下綜合管廊約80公里,電力線路的纜化率已近97%,大大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減輕交通壓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同時,通過湖濱片區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濕地公園TOD、高林金林商住區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在規劃、建設和實施層面進一步實踐探索、總結經驗,形成地下空間集中成片、規模開發的共識。 趙靜表示,在3.0階段,廈門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已進入綜合性開發、多層次利用時代,集中、成片化發展是最鮮明的特色。 向地下要空間,向集約化土地利用要效益,廈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前景十分廣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