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讓醫生“看得好病”讓群眾“看得起病”
2024-04-19 09:12:2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作為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廈門市率先推出升降綁定、兩輪報價、增設調控分、量化醫療服務價格主體責任考核等一系列創新做法,不斷釋放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紅利—— 讓醫生“看得好病”讓群眾“看得起病” 東南網4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通訊員 夏一保)上月,國家醫保局在內蒙古、浙江、四川試點開展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試點城市擴展到試點省級行政區,不斷擴大改革覆蓋面。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涉及醫患雙方核心利益。作為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廈門經過兩輪調價,率先推出了升降綁定、兩輪報價、增設調控分、量化醫療服務價格主體責任考核等一系列創新做法,對醫療服務價格“調不調、調多少、調什么、怎么調”給出了廈門答案。 “降”了負擔,“升”了價值 前不久,75歲的傅瑞芳老人出現了心臟衰竭,所幸及時送到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就醫,術后恢復得不錯。出院結算時,家屬發現檢查、檢驗的費用便宜了近500元。 這得益于廈門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今年3月12日,廈門市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第二階段落地執行,一大批醫療服務項目降價。老人所做的核磁共振平掃項目的檢查費用,從原來的700元下降到630元,降幅達10%。而他住院期間做的心血管CT、抽血等檢查項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各種檢查和復診,加起來確實優惠了不少,對于我們普通家庭來說,能省一點是一點!”患者家屬葉先生說。 根據國家醫保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廈門自2021年11月啟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后,不少服務量較大的檢查化驗類項目價格出現明顯下降。 例如,尿沉渣定量價格從過去的20元下降到16元,按過去一年廈門各醫療機構尿沉渣定量服務量74.5萬人次計算,僅此一項調整,每年或將省下醫療費用近300萬元。此外,日常體檢、糖尿病復診都需要做的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價格從原來單次72元下降到64元,降幅達11%。 與此同時,這些不斷被“擠”出的水分,便以騰籠換“醫”的形式,體現在醫療技術勞務價值中。 廈門市中醫院肛腸科二科主任肖秋平統計了一下,第二輪調價中,中醫肛腸科就有18個項目的醫療服務漲價了。其中,富有中醫特色的高位復雜肛瘺掛線治療術從原先的每次1630元調整為1855元,漲了225元,漲幅13.80%;主任醫師的中醫辨證論治費也從10元/次調整為12元/次,漲幅20%。“明顯感覺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尊重,也能促使我們更好地去發揮傳統醫學的特色優勢,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療效。”肖秋平說,改革后醫患雙方的獲得感都增強了。 截至目前,廈門已順利實施2輪調價,共調整項目價格1093項。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過程中,廈門強調有“降”有“升”,風險較大、難度較高的手術類等復雜型項目則被納入重點改革調整范圍,調增項目中疑難手術占比達到近80%。如“異體腎移植術”“心臟移植術”“肝癌切除術”等技術勞務價值高的手術治療類項目價格有所提高,其中,腎移植手術的醫療服務價格就由9000元調整為11700元,漲幅為30%。長期處于歷史價格低位的急救、換藥、注射及部分中醫和兒科類項目也被納入調價范圍。 在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黨委書記左正宏看來,像被稱為“醫學皇冠上的明珠”的器官移植手術等項目技術含量非常高,理應優勞優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后,更能激發醫務人員去改進自己的技術質量,對學科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廈門市醫保局醫療服務價格處副處長葉喆喆表示,在“價改”過程中,以設備物耗占比為主的檢查化驗類項目降價了,讓患者直接得到實惠;“含金量”高的醫療服務項目漲價了,正向激勵引導醫院醫生“強內功”。 廈門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花育明認為,降低檢查檢驗類項目的價格,并把降下來的費用用在保障能夠體現醫療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上,既能防止有些醫院大檢查、大治療,減輕群眾負擔,又能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促進公立醫療機構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給醫保基金的安全建一道“防火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