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產業人才“煉成記”
2024-03-22 17:53:1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學位通工位 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同樣是在2023年,位于廈門市軟件園三期的廈門夢加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夢加網絡”)與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牽手成功”,共同進行虛擬仿真技術在游戲中的應用開發。 “很多年前我們公司就開始思考‘如何給游戲增加有別于傳統游戲方式的新玩法’這個課題。恰好那時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簡稱‘聯盟’)來我們公司調研,我們就希望聯盟可以幫助我們引進高校技術人才來協助破題發展。”夢加網絡公共事務總監譚玉坤告訴記者,經過溝通協商,在找到企業需求和高校研發之間的“契合點”之后,去年7月夢加網絡迎來了它的“首席技術顧問”。 “首席技術顧問”制度是聯盟針對校企對接提出的創新舉措。創立于2020年6月的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立足于文教區這一集美發展的“資源富礦”,通過“政府搭臺 企業出題 高校攻關”的模式,推動校企項目對接、科技成果轉化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工作。成立以來,聯盟已推動450余名高校人才與300家企業對接合作,多批次帶領轄區超4000名學生走進轄區名企。 “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我們也會帶領學生一起加入項目中,讓企業難題成為學生的項目創新實踐課題。”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范宗文表示。 “學院每四年會進行一次學生培養課程的調整,而我們在與企業合作中調研到的需求,是進行調整的非常重要的依據。”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副教授、首席技術顧問團隊帶頭人蕭宗志告訴記者,產教融合,歸根到底是為了建立高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聯結,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通過高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企業可以解決發展難題,學生也可以學到更新的東西,希望通過產教融合讓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可以和社會以及區域產業發展更加適配。 縱觀集美區產教融合探索的布局,從集美區高校產業聯盟,到華僑大學(集美)政產學研基地,再到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不難發現,助力區域產業發展是其中關鍵。 “新能源商用車、新型能源與系統、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及美食、美妝、美妙視聽、美好設計、美麗心靈等‘五創五美’產業是集美發展的重點,也是急需高素質產業人才的重點領域。”區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如何培養出社會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集美區也給出了答案。近年來,集美區在全省率先推出首個區級產學研綜合性支持政策《集美區產學研合作“四個一百”行動方案》,大力開展“百名專家解百題、百名青師進百企、百家名企建百站、百批學子訪百企”等活動,組織師生前往企業一線進行實地實踐,讓高校人才和企業雙向奔赴。此外,集美區還通過鼓勵企業和高校聯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共同培育高水平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推動企業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和科研人才儲備。 區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在集美成立,政府和企業、院校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模式,讓科技、教育、人才“血脈”相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