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醫人”到“代言人” 致力充實基層衛生力量
2024-01-07 10:07? 作者: ?來源:廈門網 責任編輯: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市人大代表,市第三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發熱門診科主任馬龍: 從“行醫人”到“代言人” 致力充實基層衛生力量 馬龍(左二)接待患者,答疑解惑。 廈門日報訊 “我馬上又要參加市兩會, 您和鄉醫們最近過得怎么樣?還有哪些訴求沒得到解決?”忙碌之余,馬龍抽空撥了一通電話,了解群眾需求。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市人大代表,市第三醫院感染科、隔離病區、發熱門診科主任馬龍也進入了工作超高壓狀態,每天都是連軸工作,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但他仍擠出時間,問需于群眾。“知民意,解民憂。”他說,這是他的職責和使命。 從醫生到市人大代表,馬龍始終沒有忘記,身份的轉變就是責任的加碼,無論是“行醫人”還是“代言人”,他都牢記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全力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他從實際出發,提出提升鄉醫待遇、帶動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等建議。“既然人民選我當代表,我就要履好職,積極反映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為提高區域醫療質量、助力醫療跨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馬龍說。 實地走訪調研 推動提升鄉村醫生待遇 前不久,集美區發布《關于充實基層衛生力量 穩定鄉村醫生隊伍若干措施》,不僅提高了集美區鄉村醫生的薪酬待遇,還為所有村醫統一購買“五險一金”,退休可享受養老生活補助。不僅在集美,翔安、海滄、同安自2022年開始,紛紛拿出真金白銀以實質性舉措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這一改變,有馬龍的一份付出——他通過實地調研走訪,了解到廈門島外的鄉村醫生待遇有待提高,于是聯合幾名代表,從解決鄉村醫生身份問題、提高鄉村醫生待遇、改善鄉村醫生執業環境、制定鄉村醫生隊伍專業人才穩定增加計劃以及合理增加廈門島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較少區域的人員編制等方面,提出《關于提高廈門市鄉村醫生待遇,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建議》。“感謝馬龍主任積極為民履職,提出的建議被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讓鄉村醫生待遇問題獲得市政府的重視并推動相關政策出臺。”翔安鄉村醫生郭清江在電話中對馬龍表示感激。 代表履職成效顯而易見——以集美區為例,過去鄉村醫生的年收入為4萬元至6萬元,現在平均一年可達7萬元至8.4萬元。“確定了工資標準,相當于給鄉村醫生的未來上了一層保障,但這還不夠,完善鄉村醫療人才體系建設才能強根固本。”馬龍表示,他將繼續關注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進一步充實基層衛生力量。 長期扎根一線 致力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身為市人大代表,馬龍最關注的是島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他長期扎根同安基層衛生系統,直面基層醫院建設短板弱項,不斷積極建言獻策。2022年,他提出《關于加大島外醫療衛生投入 提升島內外醫療服務均衡化水平的議案》等,均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和采納,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當選代表以來,他以實際行動致力推動基層醫療水平提升。從2017年開始,馬龍連續五年提出《關于提升島內外醫療服務均衡化水平,將市第三醫院收歸市屬管理的議案》,建議提升島內外醫療服務均衡化水平,將市第三醫院收歸市屬管理,實施全市三級醫院統一管理、同質化管理。該議案得到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重視。2022年1月,廈門市第三醫院正式劃歸市屬管理,并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施托管, 成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安院區。 展望 聚焦民生問題提高區域醫療質量 在市兩會上,馬龍總會提交多件議案建議,新一年他依然致力為提高區域醫療質量建言獻策。為參加市兩會,他準備了《關于在醫院里成立養老機構的建議》《關于對部分乙肝抗病毒藥物實行免費政策的建議》等多份建議,依然是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醫療和養老問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