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廈門科學教育的獨特之處
2023-11-03 09:17:1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萌芽賽道 埋下創業種子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萌芽賽道雖然歷史不長,但很快晉升為中學生科技賽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項比賽。這要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說起,它始于2015年,由教育部等十幾個國家部門主辦,已經成為我國覆蓋面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盛會。 從第六屆起,大賽開辟萌芽賽道,是唯一面向全國高中生開放的分賽道——創新創業大賽本來是大學生的事,現在延伸到中學生,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推動形成各學段有機銜接的創新創業教育鏈條,發現和培養基礎學科和創新創業后備人才。 更重要的是,在中學生中,萌芽賽道算是“非典型”賽事——鼓勵中學生組成各自分工明確的團隊參賽,單人參賽要扣分,而且,它不僅有科技創新,還有“創業”——比賽的六成評委來自企業,他們主要問兩個問題:一是項目的科技創新,你們是怎么想到的;二是,這個產品如何盈利? 從這個角度看,相對于單打獨斗的比賽,萌芽賽道讓學生學習怎么溝通、怎么配合,還要學習商業策劃、市場聯絡、風險評估等商業知識。 廈門外國語學校的項目指導曾寶枝認為,這對中學生是全新比賽,一些學生可能原本沒有想到過什么是創業,怎么創業,但是,經過這個比賽,或許會給學生埋下創業的種子。 培養“萌芽” 廈門學校有想法 實施探究式教學 布置開放性作業 廈門高中生獲獎項目之所以能占據福建省的“半壁江山”,甚至還更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科學教育在廈門的學校得到足夠重視。 在萌芽賽道比賽中,集美中學成績突出——今年廈門獲得的6個“創新潛力獎”,集美中學占2個,而這還不是集美中學取得的最好成績。原因之一是學校把科學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譬如說,每年都舉辦科技創想節,還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比賽,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廈門市教育局認為,有好奇心,有探索欲,對每一位中小學生都非常重要,而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不僅僅是讀幾本書,做幾個科學實驗,需要學校為他們提供科學教育的“土壤”。 同安一中的獲獎項目指導老師之一盧雅芹則介紹說,學校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來鋪墊科技創新的“土壤”——在課堂上實施探究教學,布置開放性作業,邀請校內外專家開設《如何選取研究課題》《如何開展科學研究》等講座。 由于有了學校肥沃的科學“土壤”,越來越多廈門學生有了科技意識、創新能力以及物化的能力。這從近三年廈門學生在萌芽賽道上的獲獎項目就可見一斑——有不少項目來自學生們觀察日常生活出現的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 呂健鑫是樂安中學的科技老師,他說,對于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一些人會覺得是老師包辦,事實上,學生的一些想法是老師根本就想不到的。 他舉例說,物理打點計時器,老師已經習慣打點計時器前面幾點是要舍棄掉,但是,他的學生就認為:為什么不能有個打點計時器,從第一個點就可以打點,學生開始研究。呂健鑫說,很多時候,老師的思維已經被固化到了,但是,學生沒有。 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 思考探索學習科學 在萌芽賽道上,普通中學——樂安中學是公認的“黑馬”,從2020年開始,樂安中學共有12個項目入圍福建省總決賽,其中獲得省賽“創新潛力獎”5項,全國總決賽“創新潛力獎”3項。 市教育局基教處表示,我們鼓勵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科學教育是面向全體學校、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人的科技興趣小組——越多的孩子接受科學教育,也就會有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科技創新發展中。 廈門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錢永昌認為,科學教育在學校普及,最大挑戰是學習方法的革命。這位物理老師認為,傳統的學校教育是驗證性教育,但現在,在萌芽賽道這類比賽中,更多需要孩子通過采集數據得到結果,進行自己的探索,來得出規律,用像科學家一樣的學習方式來學習科學。 廈門一些學校已經看到科學教育成果。蔡煒楨畢業于廈門六中,他在六中讀書時,和小伙伴自制電動滑板獲國際大獎,在大學,他繼續投身創新創業大賽,代表大學參賽,在一個國際大學生總決賽中獲得二等獎。 陳珍認為,從這個角度看,科學教育普及意義重大——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那么,將來科創方面拔尖創新人才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市教育局表示,廈門將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運用創新思維破解難題,建設中小學科創教育改革高地和數字教育平臺,努力實現我市基礎教育在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上有新的突破。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