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社會 > 正文

“蘿卜刀”有隱患?一些家長很擔憂

2023-10-09 08:57? 作者:張玉榕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

“蘿卜刀”有隱患?一些家長很擔憂

專家稱,更應注意孩子有無暴力傾向

文具店內售賣的玩具“蘿卜刀”。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 金璨最近,一款名為“蘿卜刀”的玩具火了。記者走訪廈門多家文具店,發現“蘿卜刀”均被擺放在顯眼位置銷售。商家表示,“蘿卜刀”最近銷量可觀。有些孩子喜歡手持“蘿卜刀”上下揮舞,部分家長對此感到擔憂。那么,“蘿卜刀”究竟是否適合孩子玩呢?記者為此咨詢了專家。

現象

玩法簡單,受中小學生喜歡

“我兒子有5把‘蘿卜刀’,但還是嚷著要買新的?!笔忻耦伵肯胫肋@款玩具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讓孩子如此著迷。在和兒子溝通后,她發現“蘿卜刀”的玩法很簡單,約10厘米的長度適合握在手中,甩一下伴隨著“咔嚓”聲,刀片就會彈出,再用力一甩,刀片就會縮回。她的兒子小學一年級,身邊的小伙伴最近都對“蘿卜刀”著迷。記者采訪發現,有部分中學生也喜歡玩“蘿卜刀”。

家長王女士表示擔憂,她說:“我女兒最近很愛玩‘蘿卜刀’,玩時還會喊一些打打殺殺的話,我擔心她會沉迷?!?/span>

商家

銷售火爆,售價5元到10多元不等

“‘蘿卜刀’是塑料制品,沒有危險,不能當真刀來用,就是玩具?!蔽木叩昀习迦A女士現場拆開一款售價5元的“蘿卜刀”,她說,這款玩具最近賣得很好,是爆款玩具,購買者中以男孩子居多,也有家長。

記者來到位于龍華路附近的一家文具店,看到“蘿卜刀”被擺放在進門可見的顯眼位置。這些“蘿卜刀”顏色各異,有的包裝上還標有“解壓”“搞笑”“整蠱”“抖音爆款”等字樣。文具店老板告訴記者,店內的“蘿卜刀”一個月能賣出20多把,購買者以中小學生為主。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幾家開在小學附近的文具店,發現“蘿卜刀”的售價在5元到10多元不等。而網店的“蘿卜刀”則更便宜,有些網店“9.9元拍一發五”,一些網店“蘿卜刀”的月銷量超過10萬件。

家長

有人認為應加以管制,有人不以為然

一些家長對“蘿卜刀”持反對態度。市民張先生看到網上“蘿卜刀”的視頻顯示,“蘿卜刀”雖是塑料材質,但尖頭處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紙張,甚至蘋果?!斑€是不要讓孩子接觸這類玩具比較好?!睆埾壬J為,有必要對“蘿卜刀”加以管制。市民閆女士則認為,孩子拿著“蘿卜刀”打鬧,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容易激發暴力傾向。

還有一些家長則不以為然。市民王先生認為,“蘿卜刀”的危險性不如一支鉛筆或一把尺子。他表示:“如果連這種小玩具都不安全,那我還經常被A4紙割到手,這么說A4紙是不是也存在安全隱患呢?”

家長陳女士也持同樣態度,她認為,玩樂本就是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角色扮演與模仿行為是孩子的天性。在她看來,“蘿卜刀”是相對安全的,主要還是看家長如何正確引導。“我家的兩個孩子都買了“蘿卜刀”,玩幾天就不玩了,更不存在沉迷。”陳女士說。

專家

玩具本身無暴力屬性,家長要正確引導

那么,孩子玩“蘿卜刀”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呢?“蘿卜刀”是否會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記者采訪了仙岳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李韻,她表示,“蘿卜刀”玩具本身沒有風險性和暴力屬性,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才是關鍵。

李韻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進行一些模仿性的游戲,比如模仿奧特曼或超人,或拿一些工具比劃,均為正?,F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控制能力、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能得到培養。只要孩子知道在進行模仿游戲時用力適度,不會招致他人反感,就沒有問題。

李韻還表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玩“蘿卜刀”時表現出一些暴力傾向,比如神情很兇,或是有意忽略他人被“蘿卜刀”觸碰后的不良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重視,要考慮是否是因其他事件導致孩子采取這種暴力方式。李韻說:“家長若觀察到孩子有暴力行為,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導致的,不僅是一把‘蘿卜刀’就能引發,它可能只是當時孩子發泄情緒的一個道具?!?/span>

李韻建議,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娛樂游戲,以此鍛煉能力。如果孩子玩的是存在風險性和暴力屬性的玩具,家長要懂得正確引導,讓孩子在安全范圍內玩耍,引導孩子控制好力度、不對他人產生攻擊性等。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大學城酷圖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