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加速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
2023-08-25 09:06:4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批智能技術已投入應用,試點項目正梳理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人才和市場 廈門加速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 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陳胤蓉 朱曉靜) 在百米高空作業如履平地,高空造樓機建造效率更高,平均5天建一層,更安全、更環保;蓋房子像搭積木,全省首個永久性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在廈門蓮龍小學投建,可縮短工期近一年;BIM技術、CIM技術、區塊鏈技術,一系列智能建造新技術應用,讓廈門建筑正經歷一場顛覆性的變革。 去年10月,廈門入選全國智能建造24個試點城市之一,開始加速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近一年來,廈門已征集39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并在工程類項目中實際開展裝配式+BIM技術、智慧工地、建筑機器人、造樓機、數字化平臺建設等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多個項目的應用探索逐步深入,部分項目如翔安機場、翔安大橋的經驗做法正總結推廣上報,加快培育智能建造人才和市場。 智慧賦能 機器代人改變傳統作業場景 在一個方形藍色鋼網密封的空間內,施工人員忙著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筑混凝土,在百米高空作業如履平地。 這個藍色的大家伙,就是空中造樓機,它其實是一個可自主爬升的高空移動作業平臺,由筒架系統、鋼平臺系統、腳手架系統、模板系統和提升鋼柱系統五部分組成,每建完一層樓,造樓機繼續往上爬升,完成頂升作業。 傳統建筑工人,不可避免面對“危、繁、臟、重”的施工作業環境,尤其是高空作業。中交白鷺西塔建設方中交(廈門)投資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相關人士說,造樓機把工人置于完全封閉的作業環境,比傳統爬架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最快4天就可以建一層,平均5天建一層。 在它的智慧助力下,廈門島外在建第一高樓白鷺西塔(設計高度266米)快速拔地而起,目前塔樓施工到27層,建筑高度已達133米,商業樓主體結構已完成。 事實上,廈門近年來的眾多公建項目中,智能建筑機械的身影已頻繁出現、靈活應用。 今年1月投用的福建省第一個海中段預制裝配大橋——翔安大橋,在對基坑本身及橋梁結構的安全把控中,采用無人值守測量機器人及高精密傳感器搭建自動化監測體系,實現對工程全域、全測項的監測; 在建的翔安新機場,使用輔助監火機器人,它擁有雙目視覺定位、火焰識別等技術,可現場與遠程相結合實時監測動火作業區域火災隱患,實時監測、智能監火、自動滅火,有效預防施工現場火災事故; 采用無軌導管焊接機器人,可實現全位置自動跟蹤焊接,保證成型美觀、焊接質量,降低管理成本,改善工人勞動條件;運用智能放樣機器人,將放樣效率提高2~4倍,節省作業成本。 “加強建筑機器人的研發應用,推廣應用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設備、自升式智能施工平臺等智能化工程機械設備,逐步替代傳統施工作業,是廈門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市建設局建筑業處副處長張建國說,除了積極推進智能裝備研發應用外,還將支持裝配式生產基地實施裝備改造升級,研發應用各類先進制造設備,打造“機器代人”應用場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