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岸綠水美 高顏值城區入畫來
2022-04-01 09:50:5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思明區全面實施河(湖)長制,執生態畫筆書寫治水文章 岸綠水美 高顏值城區入畫來 ◆正在清淤整治的筼筜湖 ◆改造升級后的筼筜湖觀鳥廊 ▲中山公園的水“活”起來 東南網4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文 沈威/圖 通訊員 夏思萱)筼筜湖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彰顯“城市會客廳”的魅力;塔頭、東坪山等水庫如碧玉般靈動,鑲嵌于青山之中;松柏湖碧水靜流,隨處可見鳥類嬉戲……思明區生態宜居的面紗,緩緩揭開。 近年來,思明區全面實施河(湖)長制,緊抓源頭治理,加快推進入湖入庫排污口截污改造、污水管網“正本清源”改造及小微水體整治項目建設等。2021年,思明區水庫年度水質均達到評價標準,轄區主要水體水質穩步提升。執生態畫筆書寫治水文章,思明區將以更嚴要求、更高標準打造更加優質的水生態環境。 綜合治理筼筜湖全面恢復納潮清淤與補水齊抓共管 增大納潮量搞活水體,完善內湖側護岸修復;水域清淤補植紅樹林,提升防洪排澇能力;鋪設管道“西水東調”,保障水體循環更“健康”……筼筜湖水環境治理從未止步。作為“城市會客廳”,這一汪碧水濃縮著廈門的發展理念之變,打造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 位于湖濱北路與湖濱西路交叉口處西堤北端納潮口的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目前正在進行排水閘主體和設備安裝等工程。筼筜湖保護中心規建科工作人員黃磊介紹,該工程以“防洪50年一遇,擋潮200年一遇”為標準,著力降低筼筜湖及周邊中心主城區受淹風險。其中,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導改工作是排潮閘建設的必要環節,通過一期導流施工,筼筜湖已全面恢復納潮,水質得到明顯提升。 3月21日,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內湖側改造整體完工,潮汐廣場及觀鳥廊正式對外開放。經過改造,護岸路面最大寬度近5米,各色花境小品點綴其中,兼具美觀性與實用性的內湖沿岸成為市民游客賞景游樂的新去處。 下好水環境治理“一盤棋”,筼筜湖的綜合提升還依靠生態清淤與生態補水齊頭并進。據悉,筼筜湖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項目對主湖區水域范圍進行清淤,總清淤量達100萬立方米,同時加固修復存在安全隱患的駁岸,開展補植紅樹林等生態修復工作。而筼筜湖“西水東調”生態補水工程沿松柏湖、天地湖增設了一條海水管道,將形成聯動調運、雙管運行模式,提高上游松柏湖、天地湖的水體交換能力,保障水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