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提高惠臺含金量
2020-08-04 08:11:3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互聯網+ 兩岸研學互動插上“翅膀” “感謝這份沉甸甸的‘心意’!”4月14日,從臺青和孩子們手中接過“童心抗疫”公益繪畫征集活動(簡稱“童心抗疫”)的愛心禮包,廈門援鄂歸來的醫療隊員們無不這樣感動地說。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阻隔了面對面的研學交流。但在集美區,兩岸間的研學互動卻從未中斷。“童心抗疫”只是牛刀小試,集美區做強兩岸研學品牌的創新步伐仍在持續向前: 開展“兩岸詩詞共吟誦”活動。為紀念《臺灣通史》出版100周年,從連橫先生的愛國詩作中選出佳作,由兩岸音樂家譜以閩南語曲調,在廈門和臺北各組織100位中小學生,用閩南語吟誦,活動的花絮及成果視頻將在“i研學”平臺交流分享?;咏Y束后,兩岸活動視頻將請在廈創業的臺灣音樂家制作光盤贈予臺灣學校、老師和家長,讓兩岸中小學生共同感受相通的文化、語言及對連橫先生的敬意。 開展“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活動,精心打磨出四檔特色線上研學課程,均采用兩岸各自開展、線上分享互動的模式,如“一人一城一故事·兩岸青少年城市代言人”將圍繞兩岸人文、飲食等話題,讓兩岸青少年作為代言人,探訪自己生活城市中的亮點和故事,講給對岸朋友聽;“今夜不打烊”則通過兩岸創業青年,將兩岸夜經濟走透透…… 創新性的線上互動,既為研學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打破疫情障礙,打造線上品牌活動,也為未來線下交流做準備,這些參與互動的中小學生,都將在疫情結束后受邀參加兩岸研學線下活動。集美區將繼續“以臺引臺”,不斷創新研學模式,既堅守中華文化特色,又講好“兩岸故事”,構建兩岸民眾特色“共同話語圈”和“朋友圈”,為兩岸研學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此外,集美在做強兩岸研學品牌方面還有不少新進展:打造“三中心”,完善體系建設;修訂升級研學政策;完善“i研學”數據平臺…… 齊心合力 整體協同向縱深推進 集成改革不僅是把分散開展的各項試點集中在一個區域推進,更重要的是通過各項改革舉措的相互關聯配合,形成整體合力。集美區委負責總抓,改革辦和各專項小組明確責任分工,一體化部署推動,共同推進集成改革進展。 在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方面,政企合力,共克時艱,為臺企量身定做復工復產方案,有序有力幫助臺企共渡難關;發揮“高校產業技術聯盟”作用,推動臺企轉型發展,推動“以臺引臺”,吸引更多優秀臺企到集投資興業;疫情期間兌現臺資企業補貼800萬元等;推動兩岸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強都市現代農業合作…… 在擴大兩岸人文交流方面,實施鄉情親情延續工程,舉辦閩臺宗親聯誼等活動;創新兩岸主題文化線上交流,開展云上龍舟文化節等活動;推動兩岸文化產業合作,支持臺灣影視文創企業到集美投資發展,提供企業注冊、項目備案等一站式服務,海絲版權項目擬于8月落戶…… 在維護臺胞臺企權益、扶持臺胞創業就業、增強臺胞社會福祉方面,78項惠企事項統一納入惠企窗口收件,共壓縮760個工作日,提速62.1%;在廈門全市率先出臺應對疫情支持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的四條措施,在疫情期間提供租金補貼、房租補貼等;為各臺青創基地申請省市獎勵1260萬元,區級兌現1467萬元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