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家園小區:創新“四家”模式 共筑和諧家園
2020-01-08 16:20:34? ? 來源: 殿前街道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經驗做法】 一、以小區治理為核心,組建小區大家庭。 鐵路家園小區黨支部把整個小區打造成一個和諧號列車,大家在小區治理工作各歸其位、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建設小區大家庭,讓廣大居民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一是建好乘務組。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區治理,讓小區這個和諧號列車更快更穩,小區按照“五星級乘務組”的標準打造服務團隊,2018年8月成立小區黨支部,2019年3月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小區調委會、居民小組等配套組織也相繼成立,積極發揮小區黨支部核心作用,進一步筑牢紅色堡壘。 二是選好火車頭。通過前期深度走訪,按照有公心、有能力、有威望、有熱情的“四有”標準,選拔小區黨支部書記及班子成員,發揮“火車頭”作用。2018年,原廈門福鐵車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林文樟當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同時,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一肩挑,實現了紅色業委會的預期目標,支部班子成員也與業委會成員交叉任職,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主導作用。 三是當好乘務員。黨支部成立后,積極開展黨員回家活動,讓黨員作為小區服務骨干,當好乘務員,真正發揮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的先鋒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到各種志愿服務、小區治理行動中。小區黨支部現有在冊黨員22名,劃分成4個黨小組,構建起“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縱向到底的乘務組織體系,形成小區有事找黨員、處處有黨員的氛圍。自支部成立以來,小區黨員通過走訪、召開聽評會共收集民情民意百余條,解決困難問題30余件,認領服務項目12個。 二、以鐵路精神為引領,傳承鐵路好家風。 作為一個鐵路宿舍小區,它有著深深的鐵路烙印。如何傳承鐵路精神,培育良好家風,成為黨支部、業委會的重要課題。小區采取各種途徑和載體打造好家風,以“老鐵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新老鐵路人共同融入小區治理。 一是傳承“家”文化。一是以紅色文化、鐵路文化及典型人物文化培育為抓手,打造“老鐵文化園”,傳播鐵路好故事。通過傳承“責任、擔當、團結、奉獻”的新時代鐵路精神,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主旋律,不斷提升黨員思想覺悟。二是開展“老鐵有話說”特色黨課,邀請小區黨員及勞模上黨課,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讓老黨員教育新黨員,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地激發黨員參與小區治理服務,使得組織生活有“黨味”更值得“回味”。三是開展“黨員先鋒”、“小區典型”等特色評選活動,凝聚小區力量,構建和諧小區。涌現出徐美珍、葉志橋、任新江等一批在冊、非在冊黨員、居民的典型。 二是打造“家”民主。建立“小區議事會”制度,組建以小區黨支部為主體的“1+N”小區治理模式,“1”指的是小區黨支部,“N”是指居民小組、業委會、監委會、調委會等組織,定期議事、定期協商,研究決定黨建工作和重大事項,為破解老舊小區硬件更新、服務提升及矛盾調解等問題提供強有力機制保障。小區先后召開30余次“小區議事會”,收集梳理了15項改造項目,解決了小區停車劃線、空中纜線整理等刺痛居民神經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 三是制定“家”規約。作為一個鐵路為背景的宿舍小區,如何用共同精神約束和維系來自五湖四海的鐵路人,成為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一班人的頭等大事。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總結提煉、融入鐵路家園生活等途徑制定家規民約,傳承“責任、擔當、團結、奉獻”的新時代鐵路精神,制定了特屬于小區大家庭的家規,并在小區顯著位置公示,讓大家熟知和遵循踐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