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蝶變 向“法”而生
2025-09-17 11:29:0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9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柳綠 通訊員 廈法宣)筼筜湖的蝶變篇章,是廈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9月12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按照《“美麗中國 志愿有我”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實施方案(2025-2027)》的工作安排,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同心守護”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在福建省廈門市筼筜湖畔啟動。廈門法院積極參與,通過發放典型案例宣傳手冊,提供法律咨詢,傳播河湖生態保護意識,為守護美麗河湖提供司法保障。 廈門市10支志愿服務團隊、100余名志愿者齊聚于此,共同開展美麗河湖志愿服務活動。(廈法宣供圖) 多年來,廈門法院致力于河湖生態保護,共同守護美麗家園。(廈法宣供圖) 法院賦能 為筼筜湖保護鑄造最強法治盾牌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審判庭法官工作室在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正式設立。法官工作室成立兩年來,開辟涉筼筜湖案件綠色通道,對涉及筼筜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及開發利用的案件落實快(速)立(案)、專(門)審(理)、快(捷)執(行)的“兩快一專”措施,確保涉筼筜湖生態環境案件“立審執”全程提速。 同時,法官工作室還積極參與筼筜湖依法治理重大決策,為筼筜湖生態保護、規劃利用及綜合整治相關決策提供法律意見;支持、監督有關職能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偷捕”、非法垂釣、非法排放污染物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對行政執法行為的司法監督和支持,推動“依法治湖”落到實處。 司法護航 編織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最密防護網 從1989年頒布《筼筜湖治理辦法》到2020年實施《廈門經濟特區筼筜湖區保護辦法》,筼筜湖治理每向前推進一步,都有升級配套的制度護航,實現了從單一治理到聯合共治的轉變。廈門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審判打擊違法犯罪、推進法治引領示范等職能作用,重點圍繞筼筜湖珍稀動植物、紅樹林、鳥類棲息地等生態資源,持續開展預防性司法保護,依法制止和懲處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自然棲息地的違法行為。 林某某是一起尋釁滋事案的被告人,為了發泄不滿情緒,多次攜帶事先準備的油漆、機油等液體隨意潑灑在廈門市筼筜湖周邊,導致附近公共休閑區域環境受到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價值22795元。 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認定林某某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并判令林某某退繳賠償款22795元發還被害單位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該典型案例通過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釋法說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齊抓共管 多方協同構筑生態保護最大合力 廈門市生態司法協同保護平臺會議(廈法宣供圖) 2023年6月,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牽頭廈門市人民檢察院、廈門海事法院、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司法局等14家單位簽署協議,成立全省首個生態司法協同保護平臺。這一平臺的成立,標志著廈門生態保護社會共治大保護格局的形成。多方協同,齊抓共管,用法治力量守護好廈門的綠水青山、藍天碧波。 龍巖、漳州、泉州等地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關于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四地法院護航九龍江流域的生態司法協作框架意見》。(廈法宣供圖) 廈門中院還大力推進跨市環境資源司法協作區建設,與龍巖、漳州、泉州等地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關于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四地法院護航九龍江流域的生態司法協作框架意見》,守住水質量紅線,同步提升綠水青山的 “生態顏值” 和人民生活的 “幸福指數”。 司法+普法 多措并舉助力全民環保建設 廈門市2025年全國生態日青少年繪畫大賽(廈法宣供圖) 廈門中院不斷創新宣傳形式、普法載體,通過發布涉水典型案例、開設專題講座、實地走訪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公眾法治素養和湖區生態保護意識。充分發揮筼筜湖環湖步道、白鷺洲公園的場地優勢,持續開展“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家”筼筜湖生態司法保護主題普法宣傳。 2024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廈門中院生態環境審判庭聯合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等13家單位,共同舉辦以“筑牢安全屏障,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司法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市民環保意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筼筜湖生態環境保護。 這場活動不僅是廈門志愿者們的聚會,更是廈門法院司法力量與社會力量共同守護筼筜湖的縮影。從駐市河長制辦公室法官工作站的成立到筼筜湖法官工作室的設立,從典型案例的發布到聯合司法宣傳,從審理一案到普法一片,在美麗筼筜湖的建設中,法院人從未缺席,司法守護一直在行動,廈門中院正在用最嚴格制度執行、最有力司法審判編織出筼筜湖生態環境的最嚴密法治保護網。 “保護筼筜湖,從來不是一個人的長跑,而是一座城的接力。正是這種司法力量和公眾參與的結合,才共同筑牢了筼筜湖的生態屏障。今后我們也將繼續努力,在積極參與筼筜湖保護志愿活動的同時,做好生態司法審判,把法治與綠色寫進廈門的明天。”參加本次志愿活動的廈門中院生態庭法官說道。 如今的筼筜湖,已經成為廈門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建設的亮麗名片。近年來,筼筜湖湖區水質顯著改善,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共發現63種游泳生物、123種浮游植物、14種底棲生物。 這些數字背后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匯聚了司法力量和志愿者的付出。司法力量為綠水青山構筑起堅固的法治屏障,市民志愿者則用日常行動守護著每一寸水域——守護筼筜湖的美麗,廈門法院人一直在行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