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國媒體達人云南行|探訪澄江化石地博物館 邂逅詩意撫仙湖
2025-09-17 09:4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9月16日,“旅居云南·心之所向”2025年“全國媒體達人云南行”宣傳推廣活動采風團走進玉溪市,邂逅撫仙湖風光,探秘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
古生物化石三葉蟲。東南網記者 盧超穎 攝 東南網9月16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9月16日,“旅居云南·心之所向”2025年“全國媒體達人云南行”宣傳推廣活動采風團走進玉溪市,邂逅撫仙湖風光,探秘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 有著“生命搖籃、山水澄江”美譽的澄江,坐擁我國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撫仙湖,更擁有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這片土地不僅生態優良、文化厚重,其化石地更揭示了地球早期“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生物多樣性奧秘,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20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在化石遺址上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正式開放。博物館館藏標本6萬余件,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互動技術,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線脈絡,完整講述了地球生命由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樣,不斷演化發展,形成現今地球多姿多彩生命形態的歷程。 秋日撫仙湖涼風習習,碧波輕漾。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靜靜矗立,宛如巨大的“生命搖籃”。剛入館,采風團便被“生命演化樹”吸引。“每個分支對應一種生物類型,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此找到蹤跡。”講解員指著“鎮館之寶”介紹,“就像這根代表脊椎動物的分支,正是‘鳳嬌昆明魚’化石。” 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昆明魚化石標本被放大50倍,采風團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大腦、心臟等器官結構。在澄江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脊椎動物,為“從魚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