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長反還亂跳 廈心為罕見“右心人”精準消融
2025-09-16 18:06:1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9月16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劉云芳)心臟長在了右邊,就連五臟六腑的位置也和普通人完全相反,日前,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收治了一名極為罕見的右位心房顫患者,該院電生理團隊應用國際先進的脈沖消融技術,以一次“反”常的手術,讓患者恢復“正”好的心跳! “鏡面人”臟器全長反 操作都得反著來 近一個月來,62歲的蔡女士時常覺得胸悶、心悸,特別是活動后喘得厲害,到廈心檢查后,被確診為房顫。而更讓人驚訝的是,與正常人心臟位置偏左,心尖部在胸腔左側相反,蔡女士的心臟卻罕見地長在了右胸,就像鏡中倒影,一切都與常人相反。 心臟位置“反著長”,意味著手術操作與常規完全相反。“就像習慣用右手寫字的人突然要改用左手,不僅操作方向要鏡像反轉,所有導管、器械的使用也都需逆向思維,對術者技術要求極高,”廈心心內四科副主任李強介紹,作為中國房顫中心之一,廈心電生理團隊有著豐富的復雜心律失常診療經驗,經術前周密評估與計劃,團隊決定用新型的房顫介入治療技術——脈沖電場消融術,來糾正這顆亂跳的心臟。 據悉,脈沖電場消融(PFA)是一種新的消融技術,該技術通過消融導管釋放高電壓脈沖電場,能夠瞬時精準作用于異常心肌細胞,選擇性地破壞心臟內異常電信號傳導路徑,從而恢復正常心律,終止心律失常的發生。 新型脈沖技術精準消融 手術更快更好 經過充分籌備,李強率團隊術中應用了先進的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利用三維標測構建出“鏡像心臟模型”,精準鎖定房顫病灶。隨后,憑借脈沖消融系統,在不到一小時內順利完成消融。術后蔡女士癥狀明顯緩解,恢復良好,這顆特殊的心臟也恢復了正常的節奏。 相關數據顯示,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國約有1200萬房顫患者。傳統的房顫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射頻消融治療、冷凍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核心都是通過手術隔絕導致心臟房顫的信號源。而脈沖電場消融作為新興技術,正逐步成為房顫微創治療的新標桿,讓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區別于傳統的射頻消融或冷凍消融技術,脈沖電場消融技術最關鍵之處就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毫秒級別),精準打擊目標心臟病灶,不會“燙傷”周圍細胞,也不會影響周圍“無辜”組織,比如食管、膈神經等,因此手術時長更短,損傷、副作用更小。李強表示,“該技術不僅比傳統的房顫射頻消融手術縮短近一半的時長,還降低了醫生的學習曲線,使得操作更為流暢。患者的手術體驗和術后生活質量也更好?!?/span>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