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燕之初集團:中式養生“輕裝”上路

2025-09-16 21:0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在廈門市同安區大健康科技產業園內,燕之初集團最新投建的10萬平方米生產基地正加緊施工。這座集“高效生產、前沿研發、智能物流、文旅融合”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預計2025年底竣工,屆時將成為全國最大燕窩深加工基地,推動燕窩行業向標準化、智能化邁進。
ae89018fd1f60d03fd4af38f486f60dc

編者按:

營商環境,是滋養市場主體的“土壤”,是驅動經濟騰飛的“引擎”。在廈門這片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土地上,民營企業恰如點點星火,以蓬勃的生命力點亮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版圖——它們是吸納就業的“穩定器”,是科技創新的“先鋒隊”,更是激活市場活力、豐富經濟形態的關鍵力量,為廈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頒布實施,為民營企業的成長送來“及時雨”。這部法律以制度之力破除發展壁壘,以政策之暖筑牢保障根基,讓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成為常態,不僅驅散了企業發展中的顧慮,更點燃了創新創造的熱情,讓無數民營企業家得以心無旁騖闖市場、謀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我們推出本系列新聞報道。我們傾聽民營經濟從“蹣跚起步”到“穩健奔跑”的成長故事,記錄它們在法律護航下突破瓶頸、攻堅克難的奮斗歷程——無論是從“無”到“有”的創業初心,從“小”到“大”的轉型智慧,還是從“弱”到“強”的跨越勇氣,這些故事里不僅藏著廈門民營經濟的活力密碼,更能為更多小微企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指明前行的方向。

東南網9月16日訊(本網記者 文潔 鄒玒 李奇 陳淼淼 通訊員 楊心亮 李清潔)在廈門市同安區大健康科技產業園內,燕之初集團最新投建的10萬平方米生產基地正加緊施工。這座集“高效生產、前沿研發、智能物流、文旅融合”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綜合體,預計2025年底竣工,屆時將成為全國最大燕窩深加工基地,推動燕窩行業向標準化、智能化邁進。


燕之初生產線(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企業破局

從自有品牌困境到代工模式崛起

走進燕之初位于同安的挑燕車間,工人們正細致地為印尼進口優質燕窩挑毛。經過這道工序后,燕窩還將歷經投料、灌裝、密封、殺菌等流程,最終貼上合作品牌標簽,抵達消費者手中。這一幕日常生產場景的背后,藏著燕之初扭轉危局的轉型故事。

2014年,燕之初在同安落地時,懷揣著打造自有燕窩品牌的壯志——創始人最初的初心,是“做一碗能讓家人放心吃的好燕窩”。然而,2011年燕窩行業“血燕事件”的余震未消,消費者信任度驟降,市場復蘇緩慢,自有品牌之路布滿荊棘:渠道拓展受阻、品牌推廣遇挫,企業一度陷入嚴重虧損。

“原料、產線、研發都沒掉鏈子,可就是摸不透市場方向。”燕之初集團總裁黃榮輝回憶起當時的困境仍有感慨。轉機始于一次偶然的代工委托:彼時燕之初的生產實力已受同行關注,一家熱門即食燕窩電商品牌率先拋來橄欖枝。面對經營壓力,企業深思后接下訂單,憑借過硬品質,該品牌很快返單,燕之初的業內知名度也隨之提升。不久后,某微商頭部品牌的登門造訪,帶來了遠超預期的龐大訂單——這不僅是企業“由危轉安”的曙光,更讓燕之初看清了市場趨勢。

“市場早已不是‘從頭到尾通吃’的時代,我們的優勢在制造和研發。”黃榮輝說,這次契機讓企業明確了方向:聚焦燕窩代加工細分領域,整合供應鏈、擴大產能、深耕研發。隨后,燕之初對產線設備進行大規模升級,創始人親赴東南亞整合原料資源,并籌備新廠。2017年,燕之初完成第一次搬遷,工廠規模翻倍,正式轉型為燕窩代加工企業,不僅渡過“至暗時刻”,更奠定了國內燕窩代工領域的領先地位。


燕之初生產線(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科技賦能

以技術實力筑牢競爭壁壘

在燕之初的燕窩質量研究與檢測中心,各種精密設備不停運轉——每一批燕窩原料入庫前,都要經過金屬元素、農藥殘留等多項指標的“嚴苛考核”。這座2020年投建的實驗室,2022年通過CNAS認可,其出具的檢測報告獲國際認可,相當于給產品貼上了“全球通行證”。

技術優勢的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近年來,燕之初年均研發投入超1000萬元,累計催生80余項專利成果:“燕窩復合酶解”技術將燕窩的吸收率大大提升,打破“滋補品難吸收”的行業痛點。

此外,燕之初還參與起草多項行業標準與團體標準,建立全鏈路溯源系統,用數據和專利證明:傳統滋補品的“老味道”,完全能裝進“新科技”的容器。

“技術是企業轉型的核心底氣,科技不僅改變了產品,還改變了整個企業的決策。”黃榮輝坦言,企業在這個科技上的投入,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上的一些決策,“尤其是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科技的手段更能彰顯產品的價值”。

區域發展

政企協同打造產業地標

燕之初的轉型突圍,離不開廈門這片“沃土”的支撐。2024年,燕之初所在的同安區新美街道,作為該區預制菜產業主要集聚地,積極為企業提供服務;在政策扶持下,燕之初通過全資子公司投資約4億元建設大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從選址確定到開工僅用不到5個月,創下同安區項目落地新速度。

目前,這座占地50余畝的現代化產業園已順利封頂。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規劃約20億元,帶動周邊產值超20億元。“我們正從燕窩代工向更多‘中式養生’系列延伸,未來也將持續做好代工產業。”企業負責人表示,2026年產業園投入使用后,這座集生產、研發、文旅于一體的綜合體,將成為燕之初提升產能效率的“加速器”、優化研發體系的“智慧腦”、強化市場競爭力的“動力源”,更將成為同安食品產業的地標性存在。

記者觀察:市場為鑰,解鎖民企轉型的新生密碼

從自有品牌的困境到代工模式的新生,燕之初的轉型關鍵,在于讀懂了市場:當年輕人把中式養生裝進通勤包,當更多品牌需要“有技術的供應鏈”,燕之初用科技提供了精準解決方案。

而這份轉型底氣,源于廈門對企業技術優勢的“培育”——政策扶持、高效服務,讓企業得以心無旁騖搞研發、擴產能。當新基地未來帶動周邊產值超20億元,我們更能看清:民營企業的成長從不是孤軍奮戰,它是技術與市場的共振,是企業與地方的共生。這種“雙向奔赴”,正是民企在中式養生賽道上持續突圍的核心密碼。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