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參與驅動 廈門湖里區改革展現新活力
2025-09-15 11:47:47? ? 來源: 湖里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年來,廈門市湖里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群眾參與作為改革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實際行動推動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治理創新。通過制度引導、平臺搭建和群眾動員,湖里區讓改革更接地氣、更有溫度,也讓城市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惠民生:群眾參與推動民生實事落實 湖里區把民生實事與群眾參與緊密結合,讓改革成果直接惠及百姓生活。城中村改造是最直觀的例子:從后浦、塘邊到馬垅,湖里區全面推進19個城中村基礎設施提升,完成環村步道、車行道、斷頭路疏通及強弱電改造等“十四項工程”,鋪設168條主要道路瀝青路面。通過公共視頻監控和物業管理,居民養成了文明停車和規范出行的習慣,城市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與此同時,湖里區搭建數字管理平臺,建立“街道中腦+社區微腦”的治理架構,整合企業、人口、房屋、防汛、安全等百萬條數據,實現城中村實景建模和智能預警。群眾在反饋意見、參與監督、配合改造中,成為城中村現代化治理2.0的重要推動力量。 不僅是硬件改善,民生實事還體現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湖里區開工建設義務教育學校、開辦公辦幼兒園、增設體育場地開放學校;實施HPV疫苗免費接種、公共場所AED配置、應急救護培訓;開展就業服務、大學生租房補貼、養老服務設施提升等項目。通過征集群眾意見和人大代表建議,許多項目精準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確保改革舉措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暖民心:群眾建言助推治理創新 湖里區將群眾參與作為城市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起,湖里區開展“百姓金點子 幸‘湖’金鑰匙”活動,向社會廣泛征集治理意見和建議。居民張女士說:“每一條被采納的建議,都會帶來滿滿的獲得感。”活動累計收集有效建議1432條,投稿字數近60萬字,涵蓋公共空間管理、交通安全、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 群眾意見不僅提供了民生改進的方向,也推動了制度創新和協同治理。湖里區通過“大數據篩選主題-全轄區智慧征集-跨部門限時督辦”的模式,形成政府與群眾互動、跨部門協作的閉環管理體系。自活動開展以來,居民積極參與,意見建議被快速反饋和落實,城市管理更精準、服務更高效。 此外,湖里區建立“一圖、四表、四隊伍”督查檢查及問題整改機制,組建專職巡查隊伍、兜底處置隊伍,累計下發督查通報2579份,發現問題36.48萬件,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3.84萬件。群眾參與不僅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也讓治理更加透明、公正,增強了居民對改革的認同感和信任度。 順民意:群眾參與點亮文明建設新高度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湖里區形成了群眾參與驅動的良性循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老年學堂成為群眾參與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孩子們學習書法、國畫,老人學習智能手機和攝影,參與學員累計達6萬余人次。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合辦學模式,使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社區,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湖里區還廣泛發動居民參與“潔凈家園”活動,對無物業小區、弱物業小區、城中村等重點難點區域進行分階段整治。截至2025年5月,全區累計開展18310場次,評出“紅榜”社區550個次、“黃榜”社區5422個次。群眾在參與中養成文明習慣,城市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文明格局。 群眾參與不僅體現在文化和環境層面,也深入安全、教育、社會保障等多領域。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提升、消防技改、社區養老服務、困境兒童關愛等項目,都充分吸納群眾意見,確保改革舉措精準落地。通過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湖里區實現了城市管理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 通過持續的群眾動員與參與,湖里區形成了從政策制定到執行、從環境改善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鏈條協同機制。改革不再是少數人的工程,而成為全體居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成果的過程。每一次民生改善,每一項文明實踐,都凝聚著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也讓湖里區的城市治理和發展展現出更加穩健、長遠的生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