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心衰遇上脊柱扭曲 廈心微創巧治“失控”心門
2025-09-12 12:34:3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9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80歲的陳奶奶因反復氣喘,連平躺睡覺都成了奢望,嚴重時甚至渾身發顫。原來,她的心臟“閥門”出了大問題——二尖瓣無法閉合,導致血液大量反流,心臟越來越無力。更讓人揪心的是,老人還有嚴重的脊柱側彎,令本就不易的手術難上加難。面對這樣一位高危高齡、處于終末期心衰的患者,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王焱教授團隊成功應用國際先進的微創介入技術——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MitraClip),為老人贏得生機。 “心門”難關 身體“折疊”多年的老人命懸一線 對于陳奶奶的病情,家屬心疼地表示:“老人家雖然脊柱側彎多年,一直佝僂著生活,但生活都能自理,經常到處串門,現在都沒法動,連幫她洗腳她都喘得發抖。”經廈心團隊詳細檢查,陳奶奶被確診為“二尖瓣脫垂,腱索斷裂合并重度反流,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極差,屬于終末期心衰,心臟極度擴大,常規外科手術風險極高。 “二尖瓣是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瓣膜,二尖瓣反流是常見的瓣膜疾病之一,隨著年齡增高發病率升高。”廈心結構性心臟病科主任陳翔介紹,“一般輕度的反流,患者可以沒有任何表現,但如果反流加重會出現呼吸困難、疲乏無力甚至夜間不能平臥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預期壽命明顯縮短。”更棘手的是,因為嚴重的脊柱側彎,陳奶奶的心臟嚴重轉位,解剖結構極其復雜。 “沒想到真能成功!” 國際學員現場驚嘆 面對如此復雜危重的病例,廈心王焱教授率領多學科團隊全面評估、反復推演,最終決定行微創二尖瓣鉗夾術。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微創高精尖介入手術,相較于傳統心外科開胸手術,這種手術具有微創、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優勢,避免體外循環和心臟停跳風險。但該手術對術者操作水平、團隊配合等要求極高,尤其是陳奶奶這樣的脊柱側彎高齡患者,術中器械操作和影像評估的難度更是大大增加。 術中,廈心團隊在經食道超聲引導下,憑借嫻熟的手法與默契的配合,精準操控鉗夾導管,歷經三個多小時攻堅,成功捕獲并夾合病變的二尖瓣葉。“按照以往解剖常識,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手術,我們可以說把鉗夾系統的器械性能發揮到了極致。”陳翔感嘆,術后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從重度降至輕微,各癥狀即刻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該手術還吸引了正在廈心參與“心苗計劃”培訓的數名外籍學員現場觀摩。即將結束培訓的印度醫生Mukesh在術后深感震撼:“這是我從醫生涯中見過最精彩的一臺手術!沒想到這么困難的病例會成功,結果遠超我的預期!” 據悉,作為國家心血管病區域醫療中心,廈心在結構性心臟病尤其是微創瓣膜介入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不僅頻頻完成高難度手術,更積極推動國產器械研發與國際培訓帶教,持續在國際醫療合作中輸出“廈心經驗”。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