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中醫院亮相服貿會 向全球客商遞出中醫藥國際化“廈門名片”
2025-09-12 12:34:1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市中醫院黨委書記蔡成福(中)向參觀者介紹中藥月餅等藥食同源產品(廈門市中醫院供圖) 外賓參觀者體驗中醫推拿手法(廈門市中醫院供圖) 東南網9月12日訊(本網記者 段馬水 通訊員 張玉輝)9月10日-14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作為服貿會的“老朋友”,廈門市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第4次亮相這一盛會,向全球客商遞出中醫藥國際化的“廈門名片”。 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家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近年來,廈門市中醫院以綜合實力、學科優勢與開放格局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依托“臺港澳僑”樞紐優勢,發展成為連接兩岸、輻射東南亞及全球的中醫藥國際化高地,擦亮中醫藥國際化“金字招牌”。 “明星產品”走出去 走進廈門市中醫院展臺,悠悠草藥香撲鼻而來。百合滋陰湯、干姜溫陽湯、茯苓化濕湯、補心安神飲等養生飲品,以及“藥食同源”的中藥月餅成為展上的“明星產品”,吸引眾多海內外人士駐足體驗。 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游客在品嘗清暑益氣茶后,稱“這是令人驚喜的一次體驗”“從沒想過中草藥茶是這樣清爽的味道,尤其了解了它的功效后,更加令我心神向往。” 展臺中央,美容、文創等26種中醫藥特色產品,以及防病治病的系列特色院內制劑整齊陳列。許多外國友人圍在展臺前拍照打卡,向工作人員詢問中醫藥的獨特價值。 “今年是我們連續第4次參展服貿會,每一次都是中醫藥‘走出去’的重要契機。”廈門市中醫院黨委書記蔡成福表示,本屆服貿會上,醫院通過“實物+互動+展板+資料”的多維形式參展,核心目標是全方位展示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兩個中心、三個基地”(高水平臨床診療中心、高質量教育培訓中心,高層次國際研究基地、高品質康養旅游基地、高水準文化傳播基地)的建設成果。 “讓傳統智慧煥新” 在廈門市中醫院展區,除了吸睛的“明星產品”外,針灸、推拿等中醫藥服務也備受歡迎。“這種手法蘊含著古老的智慧,值得世界更多了解。”一位德國友人在展區體驗推拿按摩后,不禁豎起了大拇指,“肩膀一下子就舒服了,這種效果立竿見影。” 從國際友人的頻頻稱贊,到商界人士的駐足洽談,這些場景,正是廈門市中醫院多年深耕醫療技術創新與服務模式優化,以守正創新推動傳統中醫藥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的生動寫照。本屆服貿會上,該院聚焦“數智領航,服貿煥新”年度主題推陳出新,傳統中醫藥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成為展區一大亮點。 “‘守正’是守住辨證施治根本,‘創新’是讓傳統技藝適配現代需求。”蔡成福介紹,近年來,該院推拿科戴秀霞團隊開創了“柔法調臟腑,無痛愈身心”臟腑推拿技術,結合多種中醫療法解決胃腸功能紊亂、失眠等問題,填補福建省技術空白。“這些創新是把中醫‘理法方藥’用現代可接受、可驗證的方式呈現,讓傳統智慧煥新。”蔡成福說。 聚焦數智賦能服務升級,廈門市中醫院同樣亮點紛呈。近年來,該院構建“物理+數字”雙輪驅動的服務拓展格局,讓優質中醫藥資源既扎根基層,又聯通云端:線下,與43家機構建立醫聯體,開設名醫工作室,派院內專家定期坐診下沉;“共享中藥房”覆蓋海滄區屬醫療機構,居民社區開方后,處方實時傳至醫院智能藥房,煎藥配送實現全流程標準化,使社區居民可以享受三甲同質同價的中藥服務。 線上,依托數智化搭建的互聯網醫院平臺,現注冊用戶已超82萬,網絡門診量達30.4萬人次,藥品配送20萬余單,滿意率達98.5%,已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院之一;醫院更以數智化整合跨領域資源,聯動出行平臺推出“一鍵呼叫專車”(含無障礙車型)并配套優惠券,與順豐合作使藥品運費減少20%,用數智化打通便民服務堵點,更好滿足患者找車、用藥需求。 在展區,蔡成福曬出了醫院亮眼“成績單”:在2025年全國互聯網醫院百強榜單中,該院互聯網醫院憑“互聯網+中醫服務”模式位列第36位,居中醫系統首位。2024年,該院門急診量達232萬人次、出院患者達6.15萬人次;2022年國家公立三級中醫院績效考核為A級(全國第58位、福建省首位)……這些亮眼數據,正是數智化貫穿診療、服務、管理全鏈條,為醫院綜合實力賦能的生動印證。 服貿會上,廈門航空的空乘人員體驗杵針療法和推拿技術(廈門市中醫院供圖) 外賓參觀者體驗干眼熏蒸療法(廈門市中醫院供圖) “三個法寶”助成果落地 服貿會既是成果窗口,更是合作平臺。蔡成福表示,廈門市中醫院將以此為重要契機,向國內外人士展現中醫藥服務“出海”硬實力,為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對接國際醫療機構、貿易企業、科研單位創造交流機會、開辟合作路徑。 “中醫藥‘走出去’,不能只靠產品輸出,更要靠技術、人才、文化合作交流‘三個法寶’。”醫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常靜玲說,目前,該基地已集成“臨床診療+教育培訓+科研標準+康養文旅+文化傳播”全鏈條國際化服務能力,為中醫藥賦能衛生健康國際交流合作提供可落地的“廈門方案”。 據了解,今年4月,該院接收法國黃家中醫藥學院18名學員開展為期10天的臨床實習,學員通過“中醫實戰課堂”參與問診、查房等全流程,部分學生返法后開設診所,將熱敏灸、穴位埋線等中醫特色療法引入歐洲。今年9月,該院將迎來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20名中醫學留學生,開展為期半年的實習。“培養東南亞本土人才,讓中醫藥在當地‘扎根’,比我們主動推廣更有效。”蔡成福說。 在制劑標準化領域,該院還通過參與閩澳中醫藥科技合作項目,推動“復方人參皂苷納米膠束紫杉醇注射液”等創新制劑的研發,相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該院原院長裴曉華主導制定的《凍傷中醫診療指南》成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為國際凍傷防治提供中醫方案。 聚焦文化交流,該院與華僑大學共建中醫藥文化推廣基地,開發“華文+國醫”等融合課程,以中文為載體講好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故事,讓中醫藥文化走進海外民眾生活。 今年8月,該院成為“中國—阿拉伯國家醫療合作聯盟”首批成員單位,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醫療機構。常靜玲表示,未來,醫院將依托聯盟機制,不斷深化與阿拉伯國家在技術互鑒、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讓中醫藥發展成果在更多國家落地。 在服貿會上,廈門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常靜玲(左)做客直播訪談節目。(廈門市中醫院供圖) 共繪“數字藍圖” 本屆服貿會上,展望“數智領航,服貿煥新”愿景,廈門市中醫院描摹了中醫藥數智化發展藍圖。 在智慧醫院建設上,該院將深化“診療—調劑—配送”全鏈條數字化發展,擴大共享中藥房覆蓋面,優化智能審方、精準煎藥算法;在中醫藥大數據研發上,將聯合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等機構,建立“一帶一路”及金磚國家藥用植物資源數據庫,整合多地區藥用植物信息,為國際研究提供支撐;在打造國際數字化服務平臺上,將建立多語種中醫藥在線教育平臺、多語種文化數字資源庫等。 未來,面對中醫藥“出海”國際認知差異與標準不統一等挑戰,蔡成福有明確策略:一方面,通過已經走出國門的《中醫藥通報》、國際研修班等加強交流與傳播,用實實在在的案例和可感可及的體驗讓海外群體感受中醫藥魅力。另一方面,持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臨床研究,用數據證明中醫藥療效。 “第4次參展是新的起點,醫院將以實力為基、創新為翼、開放為橋,讓中醫藥智慧在全球服務貿易浪潮中綻放異彩,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更多‘廈門方案’。”蔡成福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