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優質均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5-09-10 09:39:07?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翔安:優質均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東南網9月10日(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趙宏偉 高小斌) 2021年以來,建成33個義務教育項目,新增50364個義務教育學位;轄區學校100%通過省級管理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全區農村中小學與市優質學校及區內名校建立幫扶關系覆蓋率達100%;全區有12所學校與全國高校、名校實現合作辦學……“十四五”以來,廈門翔安區教育事業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 優質為主,均衡為基。近年來,翔安以創建國家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為抓手,以踐行“跨島發展”戰略教育重任為己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五育”融合,全力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我們著眼于不斷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將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教育文化和教學理念,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翔安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林鴛緣表示。 強基固本行動—— 資源分布更均衡 雙向幫扶“互助共享” “大山里飛出金鳳凰”,今年高考,新圩鎮大帽山社區學子黃梓涵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至善書院錄取,寫就了一段大山里的孩子一飛沖天的佳話。 黃梓涵的成長并非一路坦途,小學就讀于大帽山小學,初中在詩坂中學學習,并沒有多少傳統名校的耀眼光環。按她班主任的話說:“她的成功,是在這片重視教育、深耕教育的沃土滋養下取得的,也源自她自身扎實的積累與堅韌的品格。她以新圩中考狀元的身份考入雙十中學(翔安校區),最終叩開清華之門。” 黃梓涵的成功,是翔安持續優化學校布局、教育資源均衡分布、優質資源共享的生動寫照。 “十四五”期間,從山村到城區,從薄弱完小到優質學校,翔安全力夯實義務教育硬件基礎,大力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鞏固教學根本,讓農村和城區教育實現資源“互助共享”、均衡發展。 學位供給更多。8月27日,新圩學校同和校區等3所優質學校揭牌,新增2250個學前至小學優質學位。“十四五”以來,翔安新增13770個幼兒園教育學位,新增50364個義務教育學位。 學校布局更優化。完成陽塘小學、窗東小學等共計22所農村薄弱完小整合,目前除兩年內新開辦學校外,全區學校已100%通過省級管理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 資源配置更科學。探索創新“1+1+X+N”資源配置模式(即1個區域由1所龍頭學校引領帶動X所學校,借助N個重點項目,共同促進區域內學校的均衡發展),目前全區農村中小學均與市屬優質學校及區內名校建立對口幫扶關系;深化薄弱學校與優質學校互相結對、主動幫扶機制,目前已有44所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數字化教育推進更均衡。全區共有25所市級智慧校園,占比70%;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區中小學校教師人均積分提高至94.3分;4300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今年AI賦能課程教學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提質培優行動—— 教學質量更優化 教育實現“跨島發展” 又逢開學季,新圩鎮迎來一個新校區——廈門市新圩學校同和校區。這一現代化校區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可為一至六年級適齡兒童提供1620個學位,該校區首批主要面向同和社區、上宅村、何宅村、馬塘村等,招收約990名學生。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翔安南部新城。今年4月,區教育局與廈門雙十中學簽約,合作舉辦“福建省雙十中學金海分校”,成為這所百年名校在島外唯一的托管分校。 雙十中學金海分校是翔安南部新城片區規模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坐落于翔安石厝路南側、后浦路東側,緊鄰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初中部,兩校將實施一體化管理。在辦學規模上,小學部規劃48個班,可提供2160個學位;初中部規劃24個班,可提供1200個學位,將有效填補當地學位缺口,讓周邊居民的子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服務。 與名校深化合作辦學,是翔安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支點。通過與福建教育學院、廈門雙十中學、五緣第二實驗學校等三校新一輪合作辦學,區屬學校由“輸血”轉向“造血”,成效逐步顯現。目前全區已有12所學校與北京十一學校、上海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高校、名校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全面帶動全區教育質量提升。 龍頭帶動,還需各層面整體發力。翔安出臺全面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該區繼續注入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1+1+X+N”資源配置模式,繼續推進“強校+”育強帶新辦學模式,持續優化教育資源,為優質均衡發展貢獻翔安力量。 同時,深化產教融合,培育特色人才,進一步深化“雙減”,實現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年檢實地核查100%全覆蓋。 人才賦能行動—— 師資隊伍更強大 技能提升“日新月異” “工作后,翔安對我們的培養和培訓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剛工作時,馬巷中心小學的戴燕燕老師就是我的導師,她常會來聽我上課,并對我上課情況進行反饋和指導。如今,福建教育學院將繼續托管我們一附小,我們將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方巧玉說。 2015年才參加工作,2017年就獲得福建省中小學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短短幾年間,她成為廈門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去年,成長為閩教院翔安一附小副校長。方巧玉說,快速成長,這得益于翔安區“青藍工程”的培養。 這一工程對工作三年內的新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度(專業成長導師和德育導師),每學期至少在導師指導下上一次“過關課”,做到按規范考核,幫助新教師快速成長。 “給人才賦能,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技能,打造起更強大的師資隊伍,以更優人才來凝聚發展動能,這是我們開展人才賦能行動的初衷。”區教育局表示。 為此,翔安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今年已舉辦各類培訓15場,覆蓋1600余人次;新確認77名市級骨干教師、180名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同時,強化教師研訓工作,開展“點線面金字塔式”教研活動,涵蓋“優質均衡專題研討”“新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與技能提升”等主題,共舉行156場區級教研活動,參與教師超過6500人次;45個區級名師工作室開展教學研討、送培送教等活動150余場,覆蓋2000余人次;舉行多場印斗教育系列講堂,邀請名家講學培訓。通過系列培訓,翔安師資隊伍日益強大,教師技能大幅提升,為教育教學奠定更好的基礎。 素質教育行動—— 學生素養更全面 “五育”融合“百花齊放” “美在生活中會消逝,但在藝術中卻永垂不朽。”翔安區第七屆小學生美術作品賞析比賽中,孩子們仔細品味達·芬奇這句名言。兩個組別100件中外美術繪畫作品參賽,主題涵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多個方面,緊密貼合藝術新課標要求,凸顯豐富的審美和文化價值。 金山小學,在2025年全國啦啦操錦標賽中榮獲俱樂部兒童混合組等多個組別冠軍; 翔安中學,在2025年全國青少年(俱樂部)手球聯賽中獲得男子U18校園組亞軍; 17所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內厝中心小學木偶劇《小圣斗巨蟒》榮獲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藝術表演類小學甲組一等獎; 金海小學情景朗誦《囊螢樓之光》榮獲福建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翔安區第六實驗小學合唱《飲湖上初晴后雨》《CHILI CALIENTE》榮獲“鷺島少年”2025年廈門市中小學生合唱展演市級一等獎; 位于偏遠農村的古宅小學器樂隊獲得“第十二屆全國校園春晚比賽”金獎…… 此外,翔安區實驗學校、鴻漸中學、馬巷中心小學、金海第三小學、金山小學等學校結合地方經典文化和學生實際需求,開發雕刻、閩南童謠、南音、高甲戲等特色課程,為美育課程校本化提供“翔安樣本”。 近3年來,翔安中小學學生在國家級、省市級各類藝術賽事中創佳績,累計榮獲289項獎項,該區的藝術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屢獲獎,其中,省部級10項、市級105項。值得一提的是,在廈門市教師技能大賽等三大賽中,翔安7人獲一等獎,3人獲市第一名,6人獲二等獎,8人獲三等獎。可以說,美育、體育、德育、勞育等各方面的優秀成果,凸顯了翔安在開展素質教育方面的卓有成效。區教育局表示,將大力開展素質教育,持續深化“五育”并舉,用更實舉措助力教育騰飛。 隨著更多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進、更多的學校建成、更好的名師領軍,翔安正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繼續追光而行,堅定改革創新之路,用心培育具有廈門情、中國心、世界視野的時代新人,廈門東部教育新高地正強勢崛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