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火炬高新區:加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
2025-09-10 09:38:1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門火炬高新區瞄準細分賽道,以載體搭臺、生態優化加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 “人工智能+”,“加”出產業新活力 東南網9月10日(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管軒 李舜)從蛇年春晚舞臺上扭秧歌的機器人到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格斗賽上的“進階”機器人,從“大模型”到“具身智能”……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賦能千行百業、改變世界。 如何搶抓行業風口,把握時代新機遇?廈門火炬高新區將目光聚焦于細分領域,依托廈門軟件園軟產業基礎和人才支撐,積極培育本土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人工智能企業,推動“人工智能+”激活新質生產力。如今,火炬高新區實現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協同發展,成為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要聚集區。 “場景+” 鏈上攜手加速應用落地 一頭是每日需要診治大量患者的繁忙醫院,一頭是掌握醫療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企業,雙方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今年初,國投智能攜手智業軟件、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共同研發了一款輔助醫生問診的AI智慧病歷智能體。問診時,智能體實時記錄醫患對話,就能自動生成專業規范的病歷,節省醫生手動輸入病歷的時間,同時主動比對數據庫內的海量醫療指南,分析病情給出治療建議,輔助醫生診療。 “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起步早,依托自主研發的天擎大模型,推出Qiko智能體創新應用平臺。然而,AI技術要想真正發揮作用,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與實際的應用場景相結合是關鍵。”國投智能全資子公司美亞柏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陳子灃說。 為此,除了企業擅長的安防領域外,國投智能也積極挖掘技術應用的新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真正釋放活力。 得益于園區搭臺,同為廈門軟件園企業的國投智能和智業軟件在一次園區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SAC)的交流中,了解到各自的需求和能力,雙方一拍即合,隨即開啟了人工智能賦能高效問診的應用創新。 “基于我們Qiko智能體創新應用平臺的底層技術支撐,深耕醫療信息化多年的智業軟件能夠更高效地將數據和經驗轉化為AI應用,服務醫療領域的智慧化升級。”陳子灃說。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持續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廈門火炬高新區不斷在“鏈”上發力,引導具有優勢技術的企業對潛在關聯產業原有的生產和運行模式進行智能技術賦能,提升生產、輸出、分配等各環節附加值,為其帶來創造性增長。 在新能源領域,一塊新能源電池在智能電子眼的掃描下,僅用4秒鐘就能發現產品存在的瑕疵和缺陷。這個智能電子眼創新方案,是由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牽線,新能安與百度飛槳廈門中心聯合開發的質檢系統。在深度學習算法加持下,質檢系統可以持續學習缺陷數據和良品數據,滿足新能安電池制造的各個環節。該應用落地以來,新能安廈門基地部署超800套智能電子眼,整個車間只需2到3人巡檢,顯著提高檢測效率。 如今,百度飛槳廈門中心已與超120家企業達成合作,攜手廈企孵化生態產品20多個,還將聯合多方打造“專家級智能體”,重點賦能工業領域中小企業,助力其解決數字化轉型痛點。 “創新+” 修煉內功引領行業標準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越來越多廈門企業也在AI細分領域嶄露頭角,不僅產品受到市場的認可,還成為行業標準的參與制定者。 聚焦認知決策賽道的淵亭科技,一直專注于為國防軍事、智慧金融、智慧政務、工業互聯網等對智能決策要求較高的領域提供解決方案。今年4月,企業正式發布面向運籌決策領域的專項大模型和智能體套件——“天籌·決策優化大模型”,可以把復雜的業務問題自動轉化為標準數學模型,并精準提取關鍵求解參數,進而提升決策的響應速度與準確性。 “大到軍事場景中的戰略戰術編排,小到工業制造中的原材料調度,都可以通過決策優化大模型這個‘智慧大腦’快速給出最優解決方案,而且響應速度控制在秒級、分鐘以內。”淵亭科技平臺部研發總監施清爽告訴記者,目前,該大模型已廣泛應用于路徑規劃、資源分配、物流配送、交通規劃等業務場景。 深耕專業賽道10余年的技術積累和創新經驗,也為企業打開更廣闊的舞臺。多年來,淵亭科技已參與包括知識圖譜、智能決策、大模型等方向在內的40多項國際國內人工智能標準的制定。 “今年被行業稱為智能體的元年,淵亭科技也牽頭編寫《智能體技術要求與評估方法 第2部分:技術能力》標準。”施清爽表示,參與人工智能相關標準的制定,是企業技術實力與行業影響力的重要體現,能將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實踐經驗融入行業規范,推動技術成果的規模化應用。 一流企業定標準。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同時,強化企業多元化進階優勢,鼓勵產業領軍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 瑞為技術的智慧機場解決方案已覆蓋國內63%以上大中型機場,目前企業累計牽頭及參與制定的國家、行業標準近30項,其中已發布實施的國家標準16項;國投智能與美圖公司參與《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的起草;去年《智能服務預測性維護虛擬維護系統技術要求》(GB/T 44407-2024)國家標準發布,碩橙科技作為預測性維護領域的創新引領者,成為這一重要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依托自身在行業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一個個行業“小巨人”深度介入人工智能國標制定,提升行業技術話語權和品牌權威性,引領行業快步前行。 “生態+” 做強優勢塑造隱形冠軍 人工智能產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陽光雨露的滋養。 今年1月,廈門火炬高新區出臺《福建省(廈門)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建設方案》,以軟件園(三期)F區為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研發孵化、創新場景示范等功能區,以及AI大模型、智能算力等細分領域主題載體。謀劃人工智能產業中試基地,引進一批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硬件制造企業,打造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 “在打造載體的基礎上,我們還將建立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培育后備庫,培育壯大以科技領軍企業為龍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為骨干的人工智能企業梯隊。同時,強化科技、資金等要素投入,設立1億元‘火炬滴灌科創人工智能專項投資基金’,并批復6只總規模達百億級的覆蓋人工智能方向的子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企業做強做優。”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產業人才方面,高新區借勢借力產學研合作,與清華大學、國防科大、科研院所聯合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鼓勵火炬大學堂與知名導師、合作伙伴推進“產教融合專項行動”,培養“專精特”人才。此外,鼓勵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建立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中心,目前園區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已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5個、省市級平臺52個。 持續優化從政策到資金等全要素的產業生態,精準澆灌下,一批潛力型的“隱形冠軍”在這里成長起來——卡倫特從云端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軟件切入計算機輔助圖形設計賽道,實現國產化自主可控;智融合科技基于全球107個國家的超2.2億知識產權數據,自主研發ZFUSION知識產權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加速企業創新、研究和技術轉移。 數據顯示,近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已集聚全市近三分之二的人工智能企業,形成從基礎層、技術層到應用層,從軟件到硬件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體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