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融入生活 廈門湖里區群眾參與文化惠民改革見成效
2025-09-04 23:44:5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惠和石文化園不僅是展示非遺的場所,更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市民文化學堂”。廈門市湖里區推動文化惠民改革,讓非遺技藝與市民生活緊密結合,通過群眾廣泛參與,使年輕人愿來、愿學,文化惠民從理念落地為日常,也讓民意成為改革實踐的重要參考。 園區常態化開展讀書會、文化沙龍、美育課程和體驗課等公益活動,群眾的意見在活動策劃和課程設計中被采納。例如,居民提出希望課程更靈活、增加互動環節、提供可帶回家的作品材料,園區及時調整活動內容和流程,使體驗更加貼近群眾生活。 湖里區通過“群眾參與—意見采納—實踐反饋—持續改進”的閉環機制,讓非遺文化真正融入生活。銀發族在剪紙體驗課中找回童年樂趣,家長與孩子在影雕工作坊互動學習,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通過夏令營感受城市溫暖。居民林先生說:“每一次參與和提出建議,都能看到園區調整,這讓我們感覺自己是改革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改革實踐不僅體現在課程內容,也體現在文化空間的使用上。園區為居民提供自由參觀、隨時體驗的機會,群眾可以隨時走入書院、長廊和雕刻區。居民提出的調整意見,如增加導覽說明、改善布局、優化體驗難度,均被園區納入年度規劃,形成文化惠民與群眾參與雙向互動的制度化模式。 此外,湖里區還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非遺傳承與文化惠民。志愿者、社區工作者和青少年群體在課程中提出改進建議,被園區采納,實現文化惠民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李雅華指出:“群眾的意見不僅幫助我們優化體驗,更讓非遺在日常生活中煥發新生命,真正落地惠民。” 通過群眾參與改革,非遺技藝從展覽空間走入居民日常生活,湖里區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民意被采納,實踐被優化,非遺的歷史價值與現代生活需求實現融合,讓文化在城市中生動延續,也讓群眾在參與中感受到改革的溫度和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