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保障非遺廈門湖里區群眾參與文化傳承
2025-09-02 17:13:00?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惠和石文化園的“石上繡花”,不僅讓居民近距離接觸國家級非遺,更成為廈門市湖里區群眾參與文化傳承改革的生動案例。通過制度化和創新機制,群眾意見和參與成為非遺保護與文化惠民落地的重要推動力,讓改革更具溫度和深度。 湖里區在文化惠民改革中,探索“群眾參與—意見采納—持續改進”的制度化模式。居民、志愿者和后人參與非遺體驗課程、公益活動和文化沙龍,將個人感受和建議反饋給園區管理方。園區及時采納群眾提出的意見,如課程難度、操作工具、活動安排,使非遺傳承更易參與、更貼近群眾需求。 園區創始人李雅華表示:“讓非遺從展館走向市井,不僅是技藝改造,更是制度和機制創新。群眾參與改革,讓文化保護更精準、更有溫度?!崩纾用裉岢鱿M_設親子體驗課、增加互動展示、提供可帶走的石雕材料,園區在改革實踐中將這些意見融入全年活動規劃,實現文化惠民的可持續性。 湖里區還在活動組織中鼓勵多方參與,包括海外僑胞、青少年及本地居民。居民在體驗課中提出對材料包、教學流程、活動時間的建議,園區均納入調整方案,確?;顒蛹茸鹬胤沁z技藝的傳統要求,也滿足群眾參與需求。部門負責人指出:“群眾參與不僅讓改革更貼近民意,也讓文化惠民和傳承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園區通過公益課程、夏令營和文化沙龍,將非遺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讓群眾在體驗中理解歷史、感受文化,并通過反饋推動改革落地。居民表示:“通過參與和建議采納,我們感覺自己是非遺保護和文化惠民改革的真正參與者,歷史與現實在互動中形成共鳴。” 湖里區的實踐表明,群眾參與改革是非遺保護與文化惠民落地的關鍵環節。通過意見采納、制度化參與和創新實踐,非遺技藝不僅得以傳承,也真正融入現代城市生活,讓文化惠民成為日常體驗,讓歷史與現代在群眾參與中實現對話,讓改革在溫度與深度中落地生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