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多節公益課程進社區 廈門湖里探索群眾參與式文化改革新路徑
2025-09-01 22:21:53?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9月1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走進廈門市湖里區的各個社區,處處傳來瑯瑯書聲與歡笑聲:有人在揮毫潑墨,有人正沉浸在非洲鼓的節奏里,還有孩子們在武術課堂上踢腿發聲……今年夏天,2200余門公益課程在湖里區全面鋪開,覆蓋繪畫、書法、音樂、舞蹈、非遺、健康、AI編程等15大學科。社區課堂成為居民們新的文化樂園,也成為湖里區探索群眾參與式文化改革的重要載體。 湖里區在探索“群眾點菜、社區配菜、專家掌勺、政府買單”的新模式。區委宣傳部依托“線上文化超市”,讓居民能提前點單課程。社區根據需求精準安排,專家教師們走進課堂,這種機制讓文化供給更精準、更接地氣。少兒武術課堂上,孩子們馬步扎實、呼喊聲鏗鏘;奧爾夫音樂課里,非洲鼓與筷子的碰撞帶來奇妙節奏;在AI工具初探培訓中,青年學員們感受數字科技帶來的新奇與創意。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文化與科技深度交融。 優質課程的背后,是教師團隊與志愿者們的深度參與。湖里區依托10個文藝協會、11個文藝團體和文化企業,精選數百位師資,其中不乏國家級、省級專家。為了讓課堂更生動、更有吸引力,許多老師反復打磨課程設計,甚至自掏腰包準備獎勵,為了更好地展示學習成果,還利用課余時間加練,陪伴學員們排演節目。哪怕是暴雨天氣,教師們依然準時到場,課堂節奏絲毫不受影響。 課堂之外,志愿者們同樣辛勤付出:提前布置場地、協助老師準備教具、維持課堂秩序、課后整理環境。他們奔走于各個社區,默默撐起公益課堂的“后勤保障線”。正是這種多方協力,使得“家門口課堂”真正走進了居民心里,成為湖里區基層文化服務的亮麗名片。 居民們的真實反饋,更展現了這場文化改革的價值。梁女士在親子共讀課堂上說:“能在社區里和孩子一起讀書,氛圍溫馨又舒心。”學聲樂的小朋友樂樂最初不敢開口唱,如今能自信地在課堂上完整演繹歌曲;郝阿姨在非洲鼓課程里,從節奏小白到合奏達人,她開心地笑稱:“仿佛又回到年輕時。”這些鮮活的故事,讓文化惠民不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觸可感的幸福。 湖里區的探索,本質上是一種群眾參與式的文化改革。它打破了過去單向的文化供給模式,把群眾的選擇權放在首位,把參與權貫穿全過程,讓居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動者。通過制度創新、社會協同和群眾共建,文化服務實現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 如今,公益課堂已成為湖里區夏日里最具活力的風景線。它不僅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機會,更增進了鄰里感情,提升了社區凝聚力。可以預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湖里區的“文化幸福網”將織得更密,覆蓋更廣,讓文化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源源動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