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弦歌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歷史檔案展開幕
2025-09-01 14:3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夏菁 我來說兩句
廈大新生參觀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歷史檔案展(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東南網9月1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 通訊員 戴佩琪)9月1日上午,“烽火弦歌 南方之強——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歷史檔案展”在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二樓專題展廳正式開幕。本次展覽作為廈門大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廈門大學主辦,檔案館/文博管理中心、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廈門大學-中共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聯合承辦。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同年,廈大改歸國立,薩本棟臨危受命出任校長。為保存教育命脈、賡續文化薪火,廈大舉校內遷至閩西山城長汀,在烽火中堅持辦學八載,一度成為最逼近戰區的唯一國立大學,撐起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東南半壁。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廈大師生展現出堅韌自強、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譜寫了“南方之強”的壯麗篇章。 走廊展區的歷史老照片吸引不少廈大學子駐足觀看(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展覽分為走廊展區與主展廳兩部分。走廊展區以“山河不屈: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和“文化長征:抗戰時期中國高校內遷”為題,概要呈現了中國人民十四年的抗戰歷程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眾多高校為存續文脈、賡續學統而進行的戰略性內遷。主展廳第一單元“弦歌不輟:要有一所大學屹立在敵人面前”,再現了薩本棟校長肩負使命、率校西遷的壯舉。在民族存亡關頭,廈大毅然跨越山海,扎根長汀復課,彰顯了教育報國的堅定信念。第二展室“逆境圖強:挺起中國高等教育的東南半壁”,聚焦長汀八年辦學的艱辛歷程。在長汀人民傾力支持下,廈大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并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成為凝聚抗戰力量的重要基地。第三展室“薪火永續:跨越山海的弦歌回響”,展現了廈大內遷對長汀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抗戰勝利后眾多學子奔赴臺灣,為光復重建和經濟騰飛作出重要貢獻的歷史圖景。 廈大檔案館館長兼文博管理中心主任王瑛慧告訴記者:“該展覽由校方耗時半年籌備,從學校檔案館、圖書館和人類博物館中精選出80件珍貴藏品首次公開展出。這些展品包括抗戰時期師生創辦的抗日刊物和救亡言論等,通過展現廈大不屈的意志和對抗戰必勝的信念,旨在把檔案展打造成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讓學生一進校就感受到南方之強是如何煉成的,了解廈門大學的優良校風,并汲取為國貢獻力量的決心。”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明年4月份。 廈大展出的長汀時期歷史檔案原件(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展覽設計深度融合長汀與廈大歷史元素,巧妙運用復原場景、音視頻、互動留言冊等多種展陳方式,營造沉浸式觀展體驗。除豐富的圖文展板外,此次展覽特別遴選80件珍貴展品,以契合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廈大檔案館珍藏的長汀時期歷史檔案原件、圖書館館藏長汀時期刊物和畢業論文、人類博物館藏革命文物均首次公開聯袂展出;長汀時期廈大航空工程學會徽章、物理系教授謝玉銘使用過的生活用品、航空系學子謝希文使用過的學習用具、長汀廈大教授住宅老照片,赴臺學子的注冊證、通行證等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實物,均由校友及其后人慷慨捐贈,為展覽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內涵。同時,展覽圖錄《烽火弦歌 南方之強——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檔案紀實》也將于9月正式出版發行。該書不僅對展覽主題與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度闡釋,還進一步拓展了展陳內容,以高清圖像和嚴謹編排系統呈現長汀時期辦學歷史,兼具文化傳播、學術研究和公眾教育等多重價值,是一本可讀、可鑒、可藏的重要文獻。 前來觀展的廈大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的大一新生廖堃坤正是來自長汀,觀展后她頗為感慨:“作為一名長汀籍考來廈大的學生,我通過參觀展覽深切感受到了長汀與廈門大學的深厚聯系。我被這些保留完好的文物和歷史照片深深打動,對曾經在長汀一中求學時期,長輩們與廈大師生的交往有了更深的理解。由于廈門大學對長汀一中的長期影響,以及對文化底蘊和學術氣息的向往,我毅然選擇了報考廈大。”在參觀展覽時,廖堃坤對一座文廟的照片印象最為深刻,她笑著說:“文廟是我們當地的一個地標建筑,也是我們長汀人祈愿考試高中的地方,這張照片也讓我回憶起了自己高考前在文廟祈愿的經歷。當時我求的也是能考上廈大,最后真的得償所愿了。” 長期以來,廈門大學始終將“嘉庚精神”與四種優良校風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致力于推動校園文化傳承與創新。本次展覽不僅是對廈大文脈的深情回溯,更是中國人民抗戰史詩的微觀映照和中國教育強國之路的生動見證。廈門大學檔案館/文博管理中心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其鑄魂育人功能,將其打造成為為愛國主義教育與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陣地,成為激勵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秉承傳統、開拓進取,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廈大力量的精神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