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綜述
2025-09-01 09:08:13?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深情連山海 幫扶踐初心 ——第九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綜述 廈門日報訊(記者 鄔秀君)從鷺江之畔的大廈之門,到天山腳下的北庭故址,因援疆這一國家戰略,廈門這座先行先試、愛拼敢贏之城與吉木薩爾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西北古城緊密聯系在一起。天山雪水潤戈壁,十年接力種春風。2023年5月,第九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接過上一批援疆人手中的接力棒,踏上逐夢西北的援疆旅程。他們以援疆的時代使命為信仰,以胡楊、紅柳的品格為借鑒,與當地干部群眾攜手并肩、砥礪前行,開啟共建美麗吉木薩爾的新征程。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福建援疆廈門分指揮部(以下簡稱“廈門分指”)全力推進各項援疆工作持續升級,不斷提高援疆綜合效益,更好地造福吉木薩爾縣各族群眾,為當地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撐,用亮眼的成績書寫了廈門援疆的華麗篇章。 產業幫扶 助力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走進慶陽湖鄉雙河村的養殖小區,大門、圍墻、消毒池、藥浴池及室外供水管網等附屬設施煥然一新,在廈門分指的助力下,雙河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以招商租賃為著力點和落腳點,切實增加村民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養殖戶紛紛入駐,截至目前,已使用圈舍3座,新簽訂養殖圈舍5年租賃合同5座。每座小型棚圈租金2000元,大型棚圈租金6000元,僅養殖小區租賃就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萬余元。這只是廈門分指助力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之一。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廈門分指堅持把產業援疆作為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通過抓項目、搭平臺、引龍頭、拓市場等措施,不斷增強受援地內生發展動力。 兩年來,廈門分指投入援疆資金2200萬元,支持羊肚菌產業,實施大有鎮食用菌基地配套設施以及加工廠、大棚滴灌等項目,實現從菌種培養、生產、冷凍、烘干到包裝加工的全鏈條配套幫扶。種植大棚由2021年30多座發展到2024年500余座,2024年產值近700萬元,有力帶動當地村民新增就業200余人、人均增收1.2萬元,成為吉木薩爾縣產值第一的農業產業。投入援疆資金300萬元,支持三臺鎮、泉子街鎮、大有鎮和新地鄉4個大蒜保鮮庫建設,助力吉木薩爾縣“白皮大蒜之鄉”打響“金蒜盤”。 廈門分指還通過資金支持和項目支持的方式,助推吉木薩爾鄉村振興發展。如投入援疆資金幫助泉子街鎮、新地鄉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為二工鎮、慶陽湖鄉合作社購置農機設備,增強村居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建設大有鎮為農社會化服務中心,暢通農產品及涉農物資倉儲流通。同時,還借助天山一號風景道基礎設施能力提升項目,整合南部山區旅游資源,推動文旅融合,并扶持建設渭戶村手工坊、公圣村中藥烘干廠等一系列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現在,想品嘗吉木薩爾縣的美食和特產,只要通過“萬福千家消費幫扶”小程序就能購買到。這是得益于廈門市發改委、廈門市總工會的謀劃支持,廈門分指積極牽線搭橋,依托廈吉兩地供應鏈企業,打通工會消費幫扶雙向渠道而帶來的實效。據介紹,廈門工會消費幫扶單項政策有力支撐了當地國企做大做強、農特產品銷售,帶動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產業援疆,創新遠不止于此。在上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于廈門創設“廈門吉木薩爾縣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基礎上,廈門分指創新成立“吉木薩爾縣廈門名優產品展銷中心”,以此構建“廈吉臺雙向展銷中心”,推動昌吉州農特產品與廈門名優產品雙向流通,年度銷售額近3000萬元。 不僅如此,廈門分指還橋接廈門國企赴疆創業,推動廈門象嶼集團、廈門建發集團在疆落地項目助力當地發展。并常態化做好招商推介,組織當地企業赴閩參加九八投洽會等招商活動引進項目,積極探索產業援疆新路徑。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