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文體 > 正文

廈門: "文化定制"讓幸福觸手可及

2025-08-31 09:42:22? 作者: 陸曉鳳 莊筱婧?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文潔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陸曉鳳 莊筱婧)近日,廈門市怡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堂名為“AI工具初探與創意”的公益課正在進行。屏幕上代碼跳躍,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不同年齡段的學員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用人工智能描繪心中的圖景。

高殿社區少兒武術班整齊的呼喝聲鏗鏘有力,江頭社區奧爾夫音樂的律動輕快活潑,禾盛社區京劇身段表演的韻味悠長……這個夏天,湖里區2200多堂公益文化課,惠及50000多人次,豐富了居民生活。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從“文化惠民”到“文化悅民”,湖里區暑期一場場精心烹制的公益“文化大餐”,成為觀察廈門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的一個生動窗口。

精準滴灌

“點單式”服務回應多元需求

文化惠民,核心在“惠”,關鍵在精準。廈門的探索,始于一份份沉甸甸的問卷——活動啟動前,廣泛發放問卷,摸清居民需求。

“我們回收到4000多條反饋建議,群眾想學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湖里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推出“群眾點單、社區選單、專家接單、受眾評單、政府買單”的模式,打造了一個體量豐富的線上“文化超市”。美術、書法、聲樂、舞蹈、編程、攝影、非遺技藝、健康養生……這個暑假,僅是湖里區便推出15大學科2200多節公益課程,涵蓋老中青幼各群體,既有傳統文化的堅守,也有現代科技的擁抱。

從“政府供菜”到“群眾點單”,體現的是文化服務理念的轉變和服務能力的提升,“精準滴灌”的效果也立竿見影。線上報名通道一開啟,服務器后臺瞬間就涌進數千名積極“搶課”的居民朋友,好多課程更是“秒光”。截至今年活動中期,部分已結業課程滿意度調查中,1316名學員平均給出99.55的高分。

家住禾山社區的陳女士帶著孩子連報書法課和閱讀課,直言“優質文化活動就在家門口”。康暉社區的梓桐小朋友即使生病也舍不得錯過心儀的課程。這背后,是政府部門的俯下身、沉下心,通過線下“推門聽課”、現場辦公等方式,確保活動真正惠及于民、悅動于心。

名師薈萃

藝術之光點亮社區課堂

高質量的文化活動,離不開高水平的師資。活動充分依托轄區作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等各大藝術協會及文藝團體和愛心企業,匯聚數百位優秀藝術家和文化志愿者。他們中不乏國家級和省級專家,以文藝志愿服務的形式,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社區基層。

為了給學員們呈現最生動、實用的課程,老師們下足了功夫,從課件內容對接、規劃課堂安排都反復推敲、精心設計;為了解決學員無樂器問題,琵琶、古箏、電子琴等授課教師還免費提供學員上課用琴;為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有的老師還自掏腰包安排獎勵;為更好地展示學習成果,老師們還加時加練,幫助學員們排演節目。哪怕遇到暴雨天氣,老師們也雷打不動準時到堂,絲毫沒有打亂上課的節奏……一份份源于熱愛的無私奉獻,讓藝術的魅力在社區課堂熠熠生輝。

雙向奔赴

文化“鄰”聚力激活社區治理

文化惠民活動的意義,遠不止于傳授知識和技能。在園山社區,報名國畫班的高中生何成梅,課后主動成為社區志愿者;臺風過后,金安、園山等社區在班級群一聲征集,居民們就紛紛拿起工具參與清障,甚至全家出動。廈門市禾山社區黨委書記賈麗感慨:“文化活動讓社區和群眾的關系更緊了、更近了。”金安社區則借此機會“點單”培訓網格員攝影技能,并組建起時裝模特隊和舞蹈隊。

一個擁抱、一幅畫作、一次志愿服務,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廈門推出的“文化+服務+治理”融合發展新模式,正通過“文化小切口”推動社區治理“新引擎”。居民余阿姨在非洲鼓課上從零基礎變成“節奏大師”,小朋友樂樂在聲樂課上從羞澀到自信放歌,小邱在太極拳班的一招一式中感受傳統魅力……這些發生在居民身上的點滴變化,匯聚成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

“雙向奔赴”的文化滋養,讓高質量的文化活動與惠民實效相得益彰,共同譜寫著廈門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動人樂章。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