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辦招商推介活動 推動項目簽約落地
2025-08-29 09:37:5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向海圖強 開啟“藍色經濟”新引擎 市海洋發展局舉辦招商推介活動,推動項目簽約落地 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市海洋發展局舉辦的招商推介活動現場。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元暉 圖/記者 林銘鴻)強大的潮汐帶著碧浪沖刷沙坡尾的堤岸,不遠處的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人們也從一頁頁推介材料中感受到洶涌而至的“藍色經濟”浪潮。昨天下午,市海洋發展局在這里組織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解讀政策、座談交流、參觀對接,每一個環節都在傳遞著海洋經濟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因海而生、向海圖強,如今承載著新時代海洋使命的廈門,沿著“要推動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的方向,全力構建“陸海統籌、創新驅動”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已成為廈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宇在昨日的招商推介活動中表示,廈門正通過實施“五個一”招商服務,建立全員招商機制,深化“以商招商”,用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善的產業配套、優厚的政策支持和優質的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全球海洋產業投資的“藍海”。市海洋發展局也已備好“政策禮包”、搭好“產業舞臺”、鋪好“服務軌道”,誠邀世界各地的涉海企業來廈共同書寫“藍色經濟”新篇章。 齊聚一堂 政銀企攜手推動海洋優質項目招商 盡管招商推介活動在室內舉行,但人們還是從破窗而入的習習海風中,觸摸到了當前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參加昨日活動的,除了市海洋發展局、廈門臨空經濟片區指揮部海洋高新區專項工作組、廈門火炬集團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之外,還有數十家涉海企業的代表。 此次招商推介活動,距離第二十五屆投洽會的召開僅有10天左右的時間,而兩個多月后,2025廈門國際海洋周也將接踵而至。招商推介,在當前廈門海洋經濟發展中,被擺在尤為重要的位置。 市海洋發展局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的招商路徑:全力推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設,依托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載體,借助廈門國際海洋周等平臺,謀劃和推動一批海洋優質招商項目簽約落地。 不可否認,邁入首批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讓如今的廈門在海洋優質項目招商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氣。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灣區、國家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生態文明展示窗口,以占全省0.25%的海域面積,創造了全省20%的海洋生產總值。同時培育了海洋龍頭企業30家,涉海上市企業15家,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等為支撐的海洋新興產業體系已經形成。此外,還獲批并啟動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掛牌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種庫。而在2024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預估超2580億元,占到全市GDP的30%。 海洋創新鏈與產業鏈在一次次的同頻共振中,快步走向深度融合,讓昨日活動的參與者興奮不已。在市海洋發展局搭建的這個舞臺上,政銀企齊聚一堂,共同開啟“藍色經濟”的無限可能。 政策扶持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再發力 昨天,一份份帶著油墨清香的文件再度讓企業代表們反復翻閱。今年我市相繼出爐的《廈門市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廈門市加快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剛剛亮相,就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它們從科研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培育、資金扶持等多個維度,為今后廈門的海洋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尤其是《廈門市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被認為是廈門在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過程中,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的一支“強心針”。昨天,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書處相關負責人圍繞該政策,為企業進行了詳細解讀。 這份重磅文件,在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方面提出了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培育壯大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支持首臺(套)重大涉海技術裝備、鼓勵海洋信息與數字產業發展、促進漁業提質升級、前瞻發展深海產業、支持海洋體育和濱海旅游業發展等7條措施,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提出了加速集聚高能級涉海創新基礎設施、支持海洋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支持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增強涉海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等4條措施。一條條有力舉措,從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夯實海洋科技創新基礎能力、拓展海洋產業發展空間、強化海洋經濟要素保障等方面,培育和發展廈門海洋新質生產力。 關注廈門海洋經濟的人們其實已經注意到,自2018年獲批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以來,我市已頒布全國第一個市級海洋經濟專門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海洋經濟促進規定》,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此后又接連出臺了《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快現代都市漁業升級的若干措施》等10多份政策文件。今年的新政出爐,也被業界公認為廈門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要素保障 為驅動海洋經濟配置金融引擎 無論是《廈門市加快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還是市海洋發展局聯合市財政局出臺的《廈門市加快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要素保障”都是一個高頻詞。而昨日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專門推介的廈門海洋高新產業發展基金,甫一亮相就備受矚目。 總規模20億元的廈門海洋高新產業發展基金采用“直投項目”模式,支持企業進行涉海或高新技術創新創業產業發展,主要投向海洋生物醫藥及生物制品產業、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和材料業、海洋信息與數字產業、漁港經濟和海洋種苗業、藍碳及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等涉海產業及其上下游相關產業等。按照規定,該基金投資廈門項目的比例不低于70%,其中涉海項目不低于50%。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海洋金融是海洋經濟發展的資金引擎,也是風險緩沖、資源調配和創新驅動的核心紐帶。打著鮮明“深藍”印記的廈門海洋高新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已完成基金成立全部手續的辦理,即將正式開展投資運作。 除了新設產業基金,我市當前還通過引導鼓勵各類創投(風投)企業投資在廈涉海企業和產業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組建海洋經濟金融服務中心或特色專營機構,鼓勵海洋企業建立或與科研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要素保障”服務,助力海洋產業發展。 “廈門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海洋產業大有可為!”廈門鱟試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的發言,道出了現場數十家涉海企業代表的心聲。 相關 僅用時一個月 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廈門海洋高新區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近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深圳市朗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誠科技”)在廈門設立全資子公司“廈門朗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自7月底首次考察廈門海洋高新區至完成注冊落地,全程僅用時一個月。 這是廈門海洋高新區迎來的又一涉海類優質企業,這也是廈門涉海部門全員招商、以商招商獲取的又一豐碩成果。 據了解,朗誠科技將與鷺江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深化合作,聚焦傳感器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等核心技術研發,推動行業標準制定與示范應用,計劃在廈門海洋高新區建設海洋智能監測裝備研發制造中心,重點推進營養鹽、水質等傳感器及新一代智能監測儀器的研發,填補東南沿海高端海洋裝備制造領域空白。 朗誠科技負責人表示,自7月底赴廈考察以來,在市海洋發展局、廈門臨空經濟片區指揮部海洋高新區專項工作組、火炬管委會、翔安區等高度重視和支持下,項目快速落地,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企業深切體驗到海洋經濟招商引資的“廈門速度”。 朗誠科技的成功落戶,標志著廈門海洋高新區“政產學研用”協同鏈條進入高效運行新階段。廈門海洋高新區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鷺江創新實驗室等片區內高能級平臺的科技支撐能力,加強政府、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聯動,優化海洋科技創新生態,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 據悉,近年來,朗誠科技深耕海洋立體化監測觀測、環境智能監測檢測領域,參與多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定,多款海洋監測觀測核心傳感器設備實現國產化替代。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