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胸!廈心應用國產創新器械 為七旬老人微創“拆彈”
2025-08-27 13:13:50?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患者術前術后CTA造影對比(紅框內為主動脈瘤)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供圖 東南網8月27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胸口一陣撕裂般的劇痛突然襲來,73歲的陳老伯(化名)瞬間大汗淋漓,腰背如被撕裂——原來,他的主動脈上長了一個直徑近7cm的巨大動脈瘤,如同一枚“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致命。危急之時,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在省內率先采用國產自主研發的創新器械“一體式弓部三分支重建系統”,成功為這位老人實現了不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精準介入治療。 巨大動脈瘤合并多種重癥 手術面臨重重關卡 主動脈作為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血管,緊連心臟,是向全身輸送血液的主要管道,而這位老人體內的主動脈瘤位置刁鉆,正處于主動脈弓——這是全身最核心、分支最多的大血管“樞紐”。廈心心外二科主任彭華介紹,主動脈瘤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腫瘤,而是主動脈局部擴張膨出,就像血管壁上鼓起一個大而薄弱的“氣球”,一旦破裂,一兩分鐘內即可喪命。 搶救必須爭分奪秒!但棘手的是,陳老伯不僅主動脈瘤巨大,還伴有頸動脈嚴重狹窄、血管解剖結構變異和脊柱側彎等多個復雜問題,這讓手術變得異常復雜。患者頸動脈存在嚴重狹窄,意味著手術中稍有不慎,斑塊脫落就可能引發腦卒中;血管的解剖變異則大大增加了支架精準釋放的難度。此外,患者的脊柱側彎使血管異常扭曲,就像在彎曲的管道中操作,支架釋放時一旦偏移,就可能堵塞重要分支,引起腦部或上肢缺血。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預開窗”創新設計 讓高齡患者不開胸“拆彈” 以往,處理此類動脈瘤通常需要大開胸手術,并在深低溫停循環下進行,創傷大、恢復慢,或者采用“定制化”的腔內治療,根據患者血管分支情況,對支架進行現場“手工開窗”——人工剪出支架分支孔洞,該技術難度大,醫生學習曲線較長。 而這一次,廈心彭華主任與血管外科莊暉主任團隊果斷采用了全球領先的微創創新器械——我國自主研發的“CS一體式三分支重建支架系統”。該系統革命性地實現了“精準預建”——支架在出廠時已預先設計并制作好三個分支接口,醫生無需現場裁剪,直接精準對接即可。這一設計大幅降低了操作難度和手術風險,縮短了醫生學習曲線,也顯著提高了支架的穩定性和遠期療效。 術中在實時造影的“導航”下,廈心團隊通過大腿根部和頸部的微小穿刺口,將支架精準輸送到病變部位,隨著支架主體穩穩錨定,再送入三個分支依次展開,不僅完整覆蓋了瘤體,還將主動脈弓上供應頭頸和上肢的三根重要分支血管全部成功重建,保住了寶貴的血流。術后造影顯示,“炸彈”被成功拆除,老人轉危為安。 莊暉介紹,這款支架的“一體式預開窗”設計,避免了以往術前漫長定制等待,告別了術中手工開窗的巨大風險,凹槽設計更是在手術過程中持續保證腦部供血,大幅提升了安全性。目前該系統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此次福建省首例的成功,為累及主動脈弓復雜病變的高齡、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優的“中國方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